书法篆刻

作品数:3890被引量:34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紫桂徐利明朱天曙傅舟黄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书法赏评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书法篆刻艺术的传统滋养与当代创新探讨
《书法赏评》2024年第3期14-16,共3页丁一卓 
书法篆刻是中华文化瑰宝,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彰显个体的创造性,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书法篆刻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情感的载体,书法篆刻艺术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像一株参天大树,汲...
关键词:书法篆刻艺术 传统滋养 当代创新 
书法篆刻中的艺术哲学思考与探析被引量:2
《书法赏评》2022年第5期7-9,共3页付蓉 
书法和篆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除了技术与技巧的掌握,这两门艺术形式中蕴含的艺术哲学思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书法篆刻艺术和哲学思想是相辅相成的。Ⅲ本论文旨在探讨书法篆刻中的艺术哲学...
关键词:书法篆刻 艺术哲学 技术与技巧 中国传统艺术 哲学思想 影响和意义 文化内涵 不可忽视 
书画印三栖艺术家芦海娇
《书法赏评》2022年第4期41-54,I0001-I0004,共18页褚哲轮 
象形文、甲骨文、先秦两汉篆刻、绘画,是中国书法篆刻与绘画历史演变的一条基本路径。治印、书法、绘画,无形当中,芦海娇走过来一段同样的艺术历程。封泥、名印、古玺,模、铸、刻,泥、铜、玉、石,从秦汉到元明,篆刻完成了从不自觉到自...
关键词:篆刻艺术 书法篆刻 艺术历程 古为今用 艺术演变 纯艺术 基本路径 甲骨文 
邓散木先生及其《一足印稿》
《书法赏评》2021年第3期79-80,共2页闫恩双 
邓散木是当代杰出的书法篆刻艺术家。邓散木先生的书法篆刻作品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宝贵财富。他的篆刻作品雄浑朴厚、大气磅礴,力追周秦古玺,参悟封泥沼版兼收皖浙诸家流派之长,自辟蹊径,在印坛上独树一帜。《一足印稿》是散木先生...
关键词:书法篆刻作品 邓散木 篆刻艺术 艺术宝库 足印 大气磅礴 
寻碑寄语黄司马,初拓黄庭在霍邱--吴昌硕题裴景福两件匾额赏析
《书法赏评》2021年第2期50-51,共2页夏冬波 
匾额是古代传统建筑装饰中的艺术奇葩,融入了中国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和建筑雕绘等多种艺术,集字、印、雕、色为一体,与传统建筑搭配相互辉映,与居室文房张挂和谐共美,形成了独特的匾额文化。匾额的字体从篆、隶、楷、行、草书,应有尽...
关键词:书法篆刻 吴昌硕 匾额 传统建筑装饰 集字 艺术奇葩 草书 裴景福 
北魏平城碑额书法艺术试论被引量:3
《书法赏评》2020年第5期36-39,共4页杜浩 
一千多年来,北魏书法一直处于尘封状态。人们对北魏书法的重视,从清朝乾嘉时期金石考据学的兴起开始。最先肯定北魏书法的学者当是阮元和康有为,由于刊行的北魏书迹多是北魏后期之作,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北魏书法,可谓是知"洛...
关键词:书法篆刻 平城 北魏 碑额 源流关系 书迹 乾嘉时期 书法艺术 
李瑞清“兰亭观”的转变及缘由探析
《书法赏评》2020年第2期34-38,共5页朱琳 
导师评述:朱琳目前是杭师大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书法篆刻史论研究方向)的二年级学术硕士生,她在研二上学期完成的这篇论文经过多次修改得以刊发,是对她前一阶段学习和思考的一个肯定。虽然论文尚有不足,偏于稚嫩,但我非常乐意就此做出...
关键词:书法篆刻 李瑞清 美术学院 学术训练 硕士生 美术学专业 学术兴趣 史论研究 
来楚生书法篆刻风格探微被引量:1
《书法赏评》2019年第5期48-53,共6页邵平 
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勋,字楚凫,号然犀、负翁、非叶、一枝、处厚,晚年易字初生,别署安处、安处先生等。以然犀室、安处楼名其书斋。浙江萧山人,上海美专毕业,抗战初期定居上海。曾在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授课,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
关键词: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上海中国画院 来楚生 西泠印社 书法篆刻 上海美专 抗战初期 
简论《说文解字》“六书”说对书法篆刻的影响
《书法赏评》2018年第4期27-29,共3页罗红胜 袁微 
"六书"说是《说文解字》中总结的汉字构字理论。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系统分析、整理的文字学专著。它继承和总结了前代文字学的研究成果,对后世的汉字发展和文字学的研究具有深远影响,在我...
关键词:《说文解字》 “六书”说 书法篆刻 汉字发展 文字学史 简论 研究成果 依存关系 
赵之谦与沈树镛的交游——以金石交往为中心被引量:3
《书法赏评》2018年第3期37-39,共3页李慧连 
赵之谦(1829~1884),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清书法篆刻家、金石学家,著有《补寰宇访碑录》等,书法诸体皆精,将碑学理论成功地运用于实践中,篆刻...
关键词:金石学家 赵之谦 书法篆刻家 交往 交游 浙江绍兴 碑学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