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注

作品数:891被引量:63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宋铁全张道俊吕俐敏毛毓松孙红梅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台”声字古音归部处理
《今古文创》2025年第7期111-113,共3页陈怡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归十七部来标注古音,未述其具体处理原则。学界多将“同谐声者必同部”作为段玉裁归部理据,这是片面的理解,很明显在段注中出现了比较多同谐声非同部字的情况,只从“谐声”出发不合理。本文以“台”谐声系列字为具...
关键词:《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台”声 古音归部 
说“廉”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5年第1期75-78,共4页黄文 
说“廉”“廉”本义为狭窄,《说文解字·广部》言,“廉,仄也。从广,兼声”。清代“说文四大家”中的段玉裁与朱骏声分别对此加以注、疏,前者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此与广为对文,谓逼仄也。”即指地方狭窄。后者在《说文通训定声》...
关键词:《说文解字注》 说文四大家 说文解字 处世之道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 段玉裁 廉洁 
匾额中的慈善文化
《中国民政》2025年第2期56-58,共3页程伟 
匾额集书法、文学、雕刻、篆刻髹漆等艺术于一体,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在古籍中,匾额又称扁、额、牌等,《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扁,署也,从户册。署门户之文也。”明代费灜《大书长语》曰:“署书者,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也。”清代段...
关键词:《说文解字注》 秦书八体 髹漆 慈善文化 匾额 《说文解字》 署书 艺术瑰宝 
浅谈《说文解字注》中的增补“所㠯”现象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23期21-23,共3页陈亚茹 
段玉裁是清代《说文》(《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四大家之一,其杰出作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以文字而兼声音训诂者也”[1],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部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段注》中增补“所㠯”为着眼点,...
关键词:《段注》 增补 “所㠯” 使用情况 
关于技艺的记忆——金坛市古籍印刷厂访谈录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4年第4期174-178,共5页本刊编辑部 
在江苏南部的常州有一片土地,地处宁、沪、杭的中心区域,历史上孕育出璀璨的文化,这就是金坛。金坛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之地:南朝士族出身的陶弘景,不仅创立道教茅山宗,编订了道教神仙谱系《真灵位业图》,而且是杰出的药学家,相传出自...
关键词:玉生烟 诗家 李商隐 《说文解字注》 数学家华罗庚 真灵位业图 清代学者 戴叔伦 
《辞书研究》2024年第5期121-124,共4页刘钊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出土文献学科建设与中国古典学的当代转型”(项目编号G2607)的阶段性成果。
《说文解字·京部》:“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就高也”之“就”乃衍文,把《说文解字》训释改成了“就,高也。”清宋保《谐声补逸》认为“就”字“从京从尤,尤亦声。”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和...
关键词:《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说文通训定声》 会意字 朱骏声 形声字 段玉裁 
古代赋论的诗学本位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9期68-69,共2页易闻晓 
古代赋论推本于《诗》而以情性、讽谏作为评价的标准,或者援取诗法论赋,反映赋体创制的“诗化”演变,但于“赋”之本义及体制特点大都缺乏基本的持守。《说文·贝部》谓“赋,敛也,从贝,武声”,《急就篇》“种树收敛赋税租”颜师古注“...
关键词:赋论 《说文解字注》 体制特点 《急就篇》 讽谏 颜师古注 诗法论 敛财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解中能愿动词反映的“理必”思想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89-98,共10页王德毅 
能愿动词是指能用在谓语前表示客观必要性的动词,从逻辑推理、句法结构、语义内涵、训诂用法等角度出发,对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能愿动词“应”“能”“可”“得”进行研究,有利于揭示这些能愿动词所体现出的“理论必然性”,进而发...
关键词: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能愿动词 “理必”思想 
“因声求义”与《说文解字注》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4,共4页樊莹莹 乔立智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宋诗话词话中方言材料的整理与研究”(QN201904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明代至民国地方志中民族语言资料整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23AYY010)。
萌芽于先秦时期的声训,在两汉、魏晋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以刘熙《释名》为代表的声训专著,虽解决了很多词语训释的难题,但存在分散、孤立的弊端;宋朝王圣美把声旁兼表意的理论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右文说”,继承了声训合理的内核,注重考...
关键词:声训 右文说 因声求义 说文解字注 
题跋间的诗意流淌
《书法教育》2024年第6期16-21,共6页王佚涛 
什么是题跋?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足部》中解释道:“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可见,写在书籍、碑帖、字画作品前面的文字叫作“题”,写在后面的叫作“跋”,总称题跋。题跋有诗词跋、书籍跋、书跋、画跋、碑帖跋等不同类型,是...
关键词:黄州寒食诗 书写者 说文解字注 书风 题跋 重要文献资料 碑帖 画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