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钊

作品数:43被引量:10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出土文献《说文》说文解字古文字刻辞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考古学报》《中国文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史研究动态》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视”和“见”
《辞书研究》2025年第2期120-124,共5页刘钊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出土文献学科建设与中国古典学的当代转型”(项目编号G2607)的阶段性成果。
《说文解字·见部》:“视,瞻也。从见、示。■,古文视;■,亦古文视。”其中的“从见、示”小徐本作“从见,示声。”《说文解字·见部》:“见,视也。从儿从目。”从商代到汉代的“视”字形体作如下之形。
关键词:说文解字 小徐本 古文 
《辞书研究》2025年第1期121-124,共4页刘钊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出土文献学科建设与中国古典学的当代转型”(项目编号G2607)的阶段性成果。
《说文解字》:“■,绎理也。从工、口;从又、寸。工、口,乱也;又、寸,分理之。彡声。此与■同义。度人之两臂为尋,八尺也。”历代的尋字和从尋的一些字的写法可罗列如下.
关键词:《说文解字》 分理 同义 
“细[金泉]”还是“细锦”?——马王堆帛书《相马经》校释一则
《中国训诂学报》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刘钊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中国出土典籍的分类整理与综合研究”(20VJXT018);“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典籍研究”(G1422)的阶段性成果。
马王堆帛书《相马经》中有“细■”与“细■”,仅从形体隶定和字形层面上看,只能如此隶定和考释,然而,从更深层次的形体来源和用法探究,只能是“细锦”,“■”是“■”的讹字。
关键词:马王堆帛书《相马经》 细■ 细■ 校释 
[仌口]
《辞书研究》2024年第6期125-128,共4页刘钊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出土文献学科建设与中国古典学的当代转型”(项目编号G2607)的阶段性成果。
《说文解字·[仌口]部》:“[仌口],口上阿也。从口,上象其理。凡[仌口]之属皆从[仌口]。■,[仌口]或如此。■,[仌口]或从肉从豦。”对于“[仌口]”字及“[仌口]”字或体“臄”与《说文》训释“口上阿也”之间的关系,前人研究《说文》者...
关键词:说文解字 《诗经》 《说文》 大雅 
《辞书研究》2024年第5期121-124,共4页刘钊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出土文献学科建设与中国古典学的当代转型”(项目编号G2607)的阶段性成果。
《说文解字·京部》:“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就高也”之“就”乃衍文,把《说文解字》训释改成了“就,高也。”清宋保《谐声补逸》认为“就”字“从京从尤,尤亦声。”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和...
关键词:《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说文通训定声》 会意字 朱骏声 形声字 段玉裁 
《辞书研究》2024年第4期120-124,共5页刘钊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出土文献学科建设与中国古典学的当代转型”(项目编号G2607)的阶段性成果。
《说文解字·辟部》:“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辠也;从口,用法者也。”
关键词:说文解字 用法  
再谈“变形义化”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97-101,共5页刘钊 
“变形义化”是指古汉字形体在发展演变中,将部分形体故意改造成与其形体接近的、可以迎合字义的构形成分的一种构形现象。与“变形音化”相比,学界对“变形义化”现象只是偶有提及,鲜少关注。文章通过揭示“辤”“牖”“宝”“皷”“...
关键词:变形义化 字形演变 “辤”“牖”“宝”“皷”“筋” 
“辔”字的形体变化及其呈现的特殊演变现象
《中国语言学研究》2024年第1期1-19,共19页刘钊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中国出土典籍的分类整理与综合研究”(20VJXT018)阶段性成果
文章梳理并分析了“辔”字从商代甲骨文到唐代文字的形体演变过程,指出《说文》分析为“从丝从軎”的“辔”字本从“丝(或■)”从“叀”,后由从“叀”变为从“车”是“变形义化”,再由从“■”从“口”变为从“丝”从“軎”则是“变形...
关键词: 字形演变 变形义化 变形音化 
“莧”与“■”
《辞书研究》2024年第3期119-124,共6页刘钊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出土文献学科建设与中国古典学的当代转型”(项目编号G2607)的阶段性成果。
《说文·艸部》:“莧,莧菜也。从艸見声。”《汉语大词典》解释“苋菜”说:“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卵形或菱形,有绿紫两色。花黄绿色。种子极小,黑色而有光泽。嫩苗可作蔬菜。”《说文·■部》:“■,山羊细角者。从兔足,苜声。凡■...
关键词:《汉语大词典》 形声字 说文 独体字 读若 艸部 《说文》 叶对生 
马王堆汉墓帛画《太一将行图》新证被引量:1
《考古学报》2024年第2期171-196,I0001-I0002,共28页刘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中国出土典籍的分类整理与综合研究”(项目编号:20VJXT018)的阶段性成果。
目次帛画命名和拼缀复原帛画主神外的神像和题记考证三帛画主神神象和题记考证四帛画性质、用途与巫道辟兵术马王堆汉墓帛画《太一将行图》1973年末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东箱的一个黑色漆查中,经拼缀,呈现出一幅由约十六个大小不同、...
关键词:长沙马王堆 帛画 太一 龙图像 题记 三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