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多亚主义

作品数:29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章雪富吴欲波陈治国张力赵凯荣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安徽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社会科学》《清华西方哲学研究》《哲学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效果、意义与生命——论德勒兹《意义的逻辑》中的事件理论
《外国文学》2024年第3期87-98,共12页闫浩 
“事件”是德勒兹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意义的逻辑》中,德勒兹曾借助斯多亚主义的物理学、逻辑学和伦理学系统论述事件概念。首先,事件绝不是事实或事故,而是无形的效果和尚未现实化的事态;其次,事件是动词,是充满悖论的意义;最...
关键词:德勒兹 斯多亚主义 事件 效果 意义 生命 
早期斯多亚学派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伦理学术》2023年第2期127-143,共17页 陶涛(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斯多亚派的伦理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BZX114)的阶段性成果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遗产应该是历史中影响了斯多亚派的道德和心理思想样貌的理论之一,即便它的影响更应在每一个具体案例中得到阐释,而不是在普遍意义上被视为理所应当的。在讨论了陈述文献证据过程中所引起的方法论问题之后,我将关注亚...
关键词:斯多亚主义 亚里士多德 伦理学 苏格拉底 幸福 美德 灵魂 品格 情感 意志薄弱 
克利西波斯的属己学说与斯多亚主义自然哲学
《伦理学术》2023年第1期106-120,共15页陈斯一 
斯多亚学派的属己学说是斯多亚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意义相当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活动论证,体现出一种典型古希腊式的追问人类本性从而论证人类德性的伦理学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克利西波斯的属己学说,并联系斯多亚主义自然哲...
关键词:斯多亚主义 克利西波斯 属己 自然 技艺 
文艺复兴时期的斯多亚哲学
《伦理学术》2023年第1期85-105,共21页 吴琦燕(译) 梁中和(校) 
古代斯多亚哲学在文艺复兴时期既有追随者也有批评者。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如彼特拉克和科洛西奥·萨卢塔蒂,他们以对西塞罗和塞涅卡的阅读为基础,赞美了斯多亚哲学的许多方面。塞涅卡吸引了很多人文主义者的关注,成为各种传记和评注的主...
关键词:斯多亚主义 人文主义者 伊壁鸠鲁主义 唯物主义 无神论 
《伦理学术》2023年第1期1-2,共2页邓安庆 
纯属巧合,无因无缘,在责任编辑传给我第14卷《伦理学术》清样上的“主编导读”栏目下,出现了一个“世”字,主持本卷和下一卷“斯多亚主义伦理学研究专栏”的陶涛教授见之则及时幽默地告诉我,他去寻找“世”文未得,问我下一卷的“导读”...
关键词:斯多亚主义 伦理学研究 责任编辑 导读 
情感与幸福:在斯多亚主义与纳斯鲍姆之间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2023年第1期170-191,共22页张舒奕 
情感与人类的好生活的关系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问题。在斯多亚主义哲学中,幸福是人生活的目的,是“生活得与自然一致”。根据其理性的神治论的宇宙论,“与自然一致”就是按照理性生活,将生活控制在自己的权能之内。在传统解读下,情感作...
关键词:斯多亚主义 情感 幸福 好的情感 哲学治疗 
马克思激情理论的思想溯源与初步形成——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文本被引量:1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94-99,共6页王伟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HB21ZX004)。
激情是马克思超越以往思想资源,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因素。与斯多亚主义规避激情转而“退居内在城堡”不同,与黑格尔过多地强调激情的否定方面进而要求控制激情相异,马克思把激情视为人对自己对象的积极追求,视为使人由受动向能动转...
关键词:马克思 激情 斯多亚主义 黑格尔 
黑格尔自我意识的辩证进路及其批判被引量:2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36-43,共8页潘斌 
教育部规划项目“青年马克思的黑格尔转向研究”(19YJA710029);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本源与超越:黑格尔与马克思思想传承关系再研究”(2017BZX010)。
自我意识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核心问题,它是告别意识而步入理性精神的过渡阶段与中介环节。面对纯粹思维与个体性如何统一的难题,斯多亚主义无视个体性存在而直接返回自我内心世界,怀疑主义则在承认外在他者的前提下又不断否定他者...
关键词:自我意识 斯多亚主义 怀疑主义 苦恼意识 
合乎自然与合乎天道:古典德性论的好生活及其实现方式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0年第1期69-70,共2页陈治国 
延续苏格拉底一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德性论传统,早期斯多亚主义者或者说希腊斯多亚学派不仅把幸福(eudaimonia)看作人类生活最高目的(telos),而且认为幸福就在于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而周孔孟荀代表的早期儒学,同样通过道德为人类...
关键词:斯多亚学派 斯多亚主义 苏格拉底 早期儒学 亚里士多德 真实自我 德性论 柏拉图 
论优士丁尼法对女性人身权益的保护——以监护、侵辱、离婚为例
《人权研究(辑刊)》2019年第2期354-377,共24页周平奇 
优士丁尼法作为法典编纂的典型产物,对女性人身权益进行保护是其应有之义。从远古罗马法到优士丁尼法,女性人身权益保护不断发展与完善,具体体现为:女性监护经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即从终身监护到宗亲监护的废除再到女性免受...
关键词:优士丁尼法 监护 侵辱 离婚 斯多亚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