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蜀学

作品数:22被引量: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粟品孝肖永明彭华王书华李凯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四川联合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求索》《宋代文化研究》《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李贽对苏轼“诚同”人格的接受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57-67,共11页梁博宇 
李贽作为晚明苏轼接受的代表人物,不仅对苏轼的文艺创作、哲学思想颇有独到见解,更深入苏轼的人格层面加以品评和取法。苏轼与李贽的人格以“诚同”为共性,是无外在先验条件决定,不受任何功利因素影响的情感互通。人格存在境界上,苏轼...
关键词:李贽 苏轼 阳明心学 苏氏蜀学 诚同 
其说非出于苏,而血脉则苏也——论阳明心学与苏氏蜀学之关系被引量:1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38-51,95,共15页梁博宇 
以“三苏”为代表的苏氏蜀学是宋代重要儒家流派,在北宋与以“二程”为代表的洛学并峙一时,在南宋则被理学渐渐压倒,沦为隐学。而在明代,以王守仁为代表的阳明心学却被时人认为“血脉则苏”,与苏氏蜀学关系密切。王守仁留下的文字中虽...
关键词:苏氏蜀学 阳明心学 王守仁 理学 
儒家哲学的源流歧变与苏氏蜀学的情本论被引量:4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86-94,共9页梁博宇 
以孔子哲学为起点的儒家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流派,但它在流传发展过程中,却早早地脱离原始儒家的立论基点,走上一条设定哲学的歧路。孔子的哲学从生命实践出发,以人要“活着”这一本质属性为基础建构思维模式,并因此高度重视人...
关键词:儒家 亲证哲学 设定哲学 苏氏蜀学 
从《宋元学案》看政治与儒学的互动影响——以党禁与杂学为中心被引量:1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1-13,共13页连凡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阳明心学的历史渊源及其近代转型"(项目编号:16JJD720014)
全祖望通过为关系到两宋的治乱兴亡的重大政治事件元党禁与庆元党禁设立学案,反映了宋代儒学与政治间的互动影响及其兴衰历程,并通过考证《元党人碑》确定了元党人的范围。王梓材考察了宋末反道学的学者周密对于道学流派,以及对假道学...
关键词:《宋元学案》 元党禁 庆元党禁 王安石新学 苏氏蜀学 
苏辙《论语拾遗》的诠释特色被引量:3
《中国哲学史》2013年第1期21-25,共5页唐明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论语>诠释研究"(11BZX04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大中大夫等职。著有《诗传》、《春秋传》、《论语拾遗》、《孟子解》、《龙川志略》、《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等。其中《论语拾遗》成于苏辙...
关键词:《论语》学 拾遗 苏辙 诠释 苏氏蜀学 《春秋传》 《老子解》 翰林学士 
博求“三通”:苏氏蜀学的形神与风骨被引量:9
《孔子研究》2012年第4期108-117,共10页彭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巴蜀全书”(项目编号:10@ZH005)的阶段性成果
汉晋、两宋、晚清民国,是蜀学发展的三次大高潮,其中两宋时期是巴蜀文化"空前"而"绝后"的高峰。眉山三苏是两宋巴蜀文化的杰出代表,苏氏蜀学是两宋区域文化的璀璨成果。三苏之学思,辉煌展示了蜀学之形神与风骨。苏氏蜀学立意"打通古今"...
关键词:三苏 蜀学 打通古今 融通百家会通三教 
苏氏蜀学的嬗变轨迹及其核心理念被引量:4
《求索》2011年第7期121-123,共3页范琐哲 
"苏氏蜀学"作为中国经学思想范畴内的重要一项内容,它对中国儒学的发展和延续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式的桥梁作用;通过对"苏氏蜀学"产生、发展、确立的流变脉络及其主要思想学说体现着作的细致钩沉与梳理,可以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苏氏蜀...
关键词:苏氏蜀学 经学 三教合一 本体论 认识论 人性论 
博求“三通”:苏氏蜀学的形神与风骨
《宋代文化研究》2011年第1期182-198,共17页彭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批准号:10@ZH005)成果之一
引子:历史长河中的苏氏蜀学博考载籍,'蜀学'一名而含三义:学人、学校、学术。毋庸置疑,'蜀学'是巴蜀学术的代名词,更是巴蜀文化的灵魂。统观蜀学,峰回路转,在绵绵历史长河中涌现过三次大高潮,每次都对中国学术、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
关键词:思想 学术 发展 风骨 文化 统观 蜀学 历史长河 三义 
苏轼与禅师的交往及其影响——兼论苏氏蜀学与三教会通被引量:1
《宋代文化研究》2010年第1期192-214,共23页彭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巴蜀全书》”(批准号:10@ZH0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引子综览史册,博考载籍,对于宋代历史文化的评价,我们可以获得大体相同的印象和基本一致的认识:前贤和时彦对宋代历史文化几乎无不交口称赞、击节称誉,堪称异口同声。
关键词:会通 综览 历史 文化 异口 前贤 交口称赞 大体 
苏氏蜀学的经学成就及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130-133,共4页肖永明 吴增礼 
苏氏蜀学学者标新立异,大胆怀疑《周礼》、《尚书》、《诗》序的相关内容,在北宋中期疑经惑古思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对儒家经典的训释方面,苏氏蜀学学者用力甚勤,在《易》、《书》、《诗》、《春秋》、《论语》、《孟子》方面都有涉...
关键词:苏氏蜀学 经学 疑经 经典训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