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

作品数:1675被引量:83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埏吴名岗路新生刘猛曹加明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史知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商鞅之死
《文史知识》2023年第11期14-17,共4页李骛哲 
商鞅在中国很有名,但与他切实有关的文献却很少。因为《商君书》“多附会后事,拟取他词,非本所论著”(《文献通考》),《史记》的《商君列传》,便成了后人了解商鞅的主要渠道。这部列传不长,加上太史公曰,全文不过三千饶字,从公叔座向魏...
关键词:魏惠王 《文献通考》 《商君书》 商鞅 太史公曰 《史记》 列传 秦孝公 
战国游士的“偶合”人生
《文史知识》2021年第7期65-71,共7页丛月明 王洋 
战国游士的命运充满着不确定性,太史公以"偶合"二字概之,《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士亦有偶合。"今人喜谈"拥抱不确定性",但偶合却有人生无常的意味,充满了幻灭感。游士们试图积极地拥抱不确定性,以掌握命运的节奏,却总是适得其反,不断...
关键词:太史公 游士 范雎 人生无常 幻灭感 偶合 战国 不确定性 
《史记》与“史德”
《文史知识》2020年第2期73-76,共4页高述旺 柴蓉钰 
评论《史记》时,章学诚有段饶有趣味的言论:“史迁百三十篇,《报任安书》,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自序》以谓‘绍名世,正《易传》,本《诗》《书》《礼》乐之际’,其本旨也。所云发愤著书,不过叙述穷愁,而假以为...
关键词:《报任安书》 《太史公自序》 《文史通义》 《史记》 发愤著书 《自序》 《书》 章学诚 
行走在汉魏洛阳城址
《文史知识》2018年第9期102-109,共8页李重蓉 
近两千年前,继太史公之后写下又一部光耀千秋的史书——《汉书》的大学者班固,曾在《东都赋》中如此感慨:"增周旧,修洛邑,扇巍巍,显翼翼。光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于是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阙庭神丽,奢不可逾,俭不能侈。"(萧统...
关键词:城址 洛阳 汉魏 《汉书》 《文选》 中华书局 太史公 李善注 
退士闲谈:屈原和贾谊
《文史知识》2009年第8期110-114,共5页白化文 
《史记》为几个人写合传,常常是连类而及,如“老子韩非列传”是从学术源流上着眼,把不同时代的人编制在一起,后人讥议“老子与韩非合传”,那是不太了解太史公的学术观点。“仲尼弟子列传”则是一个学派的以第二代传人为主要对象的...
关键词:贾谊 屈原 闲谈 《史记》 学术源流 学术观点 太史公 第二代 
从王充的《论衡·自纪篇》谈起
《文史知识》2009年第1期122-126,共5页阎静 
古人著书,按例将序置于书后,或叙作者家世,或论撰述旨趣,其名各异而其义则相近。史书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子书如《庄子·天下》、《淮南子·要略》等,皆如此类。故读古人之书。必先阅书后之序.这对认识作者...
关键词:论衡 王充 作者思想 自序 太史公 淮南子 古人 旨趣 
司马迁剪裁史料的匠心
《文史知识》2007年第4期120-123,共4页田居俭 
古往今来,喜读太史公《史记》的人数不胜数。从专治文史的学者到其他行业的读者,不论是老年还是青年,只要展卷披览,就会爱不释手。个中原因固然很多,但司马迁撰文善于剪裁史料.尤其善于从“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自序...
关键词:司马迁 史料 剪裁 《太史公自序》 《史记》 原因 本纪 五帝 
为什么项羽有“身死东城”和“自刎乌江”两种说法
《文史知识》1996年第5期124-125,共2页熊明陶 石家红 
周明同志的《也谈项羽"不肯过江东"》(《文史知识》1995年11期)一文,对项羽死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项羽乌江自刎的一段情节可能出自传闻,而非实录。""司马迁在‘太史公’曰中明说项羽‘身死东城’,他不可能不知道东城与乌江不是一...
关键词:乌江 项羽本纪 司马迁 文史知识 问题提出 历史事实 历史传说 高祖本纪 太史公 班固 
谈序跋被引量:1
《文史知识》1995年第12期68-73,共6页李乔 
序跋,包括序和跋。序和跋,自古及今,有不少别称。序,又称"叙"、"引"、"引言"、"小引"、"序言"、"题记"、"弁言"、"自纪"、"缘起"、"前言"等;跋,又称"后序"、"跋尾"、"书后"、"附记"、"后记"等。序和跋都是陈述作品(书、文、诗等)的作意...
关键词:序跋 毛诗序 作品内容 文体 作意 李清照 写作动机 文字 太史公 司马迁 
司马迁后代一说
《文史知识》1994年第1期47-47,共1页
司马迁自称"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史记·太史公自序》),又称其数世祖茔均在高门,即今陕西韩城;但此地至今无一姓司马者。据韩城县文化馆介绍,距司马迁出生地"龙门砦"仅三里之续村,今为嵬东嵬阳村,同、冯两姓却历来均自称为司马之后...
关键词:司马迁 太史公 后代 韩城 出生地 龙门 文化馆 史记 史笔 碑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