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

作品数:8627被引量:8050H指数:2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任继周彭兆荣王绍东隆滟汪明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农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夏家店下层文化经济生活看农耕与草原文明互动的初兴
《中国农史》2025年第1期53-63,共11页李舒涵 
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GIS支持下的西藏高原新石器时代聚落研究”(23YBA33)。
“4.2ka气候突变事件”之后,中国北方长城地带诸考古学文化进入空前繁荣与兴旺阶段。本研究以个案的方式,从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发,探讨了中国北方长城地带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互动情况。随着经济模式的转变,夏家店下层文化在公元前20...
关键词:夏家店下层文化 生业经济 贸易与交换 草原文明 农耕文明 
传承齐鲁农耕文明 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传承齐鲁农耕文明,赋能农业强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2024年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年会综述
《中国农史》2025年第1期147-150,共4页杨瑞 刘晓东 高国金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题重大项目“饮食文化视角下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研究”(23JDTCZ015);农业农村部农业科技管理地区课题“基于涉农高校院士群体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研究”(2024C0507);泰安市社科联重点项目“泰山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24ZD004)。
2024年9月28日—30日,“传承齐鲁农耕文明,赋能农业强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2024年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年会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隆重召开,学会会员代表、高校与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等12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主办,山...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 农耕文明 开发与保护 植物名实图考 赋能 农业强省 话语转向 学会会员 
传承与创新:新时期农史研究的检阅——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综述
《中国农史》2024年第2期141-144,F0003,共5页陈志国 拜嘉豪 赵越 
2023年11月24日-26日,由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和华南农业大学主办,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岭南农耕文明重点实验室和广州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共同承办的“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23学术年会”在华南农业大学召...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农业博物馆 农耕文明 山西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近代农业 重点实验室 乡村振兴战略 
炎帝神话与华夏农业文明的形成被引量:2
《中国农史》2023年第4期11-22,共12页段友文 林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神话传说文化意蕴与当代表述研究”(15ASH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山陕豫民间文化资源谱系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证研究”(19ZDA185)。
炎帝作为中华文明始祖之一,其角色认定经过历史上不断地建构和转换而定型,与之相关的炎帝神话承载着先民真切的文化体验和华夏民族的集体记忆。炎帝部族在历史上处于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的过渡时期,通过神话传说追溯炎帝部族的发展、迁...
关键词:炎帝神话 民间信仰 部族迁徙 农耕文明 民族精神 
我国传统农业时期“禁杀牛”制度史论
《中国农史》2023年第2期16-25,共10页孙骥 孙金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生态环境司法禁令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程序实施研究”(21BFX143);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山东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开发利用研究”(16BZWJ02);山东省科协项目“农业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理论与实践”(鲁科协办发[2017]39号)。
传统农业时期的“禁杀牛”不仅是一项农业制度,也是基于整体主义视角的长期性国家治理方略。通过制度史梳理可以发现,“禁杀牛”最早起源于周礼,并随国家治理的需要不断发展。演进中,“禁杀牛”制度经历了孕育、形成、强化、完善、成熟...
关键词:禁杀牛 传统农业时期 制度史论 农耕文明 国家治理 
早期农耕文明中的“二十四节气”的表述形态与理念构建研究被引量:3
《中国农史》2022年第6期40-49,共10页程万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类重点项目“中国祭祀图像的历史重构”(20AF008)。
“二十四节气”随着先民观象授时、时空合一、阴阳五行、自然崇拜等观念衍生而出,其作为思想和观念的物化载体,最终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文化现象。中国的古代历法属于阴阳合历,就是以朔望月与太阳年并行为基础的历法,首先...
关键词:农耕文明 二十四节气 演变 理念 
“农禅并重”的生存智慧及其多元价值被引量:2
《中国农史》2022年第1期136-144,共9页韩凝玉 张哲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万物并行而不害”,这是具有深厚文化智慧的农耕文明最高之善与极至之美的集中体现,而将其与禅宗完美结合的典型是中国禅宗史上具有鲜明时代价值和意义的“农禅并重”。在梳理其丰富历史意蕴的基础上,阐述将世间法之...
关键词:农禅并重 农耕文明 文化智慧 多元价值 
游牧行国到农耕邑居转型中的城市形态--迁都平城前拓跋政权的都城问题被引量:3
《中国农史》2021年第1期111-121,共11页刘壮壮 
迁都平城前拓跋政权分为两个阶段:代政权时期和北魏初年(386-398年)。鲜卑拓跋部于首领猗卢时"城盛乐以为北都,修故平城为南都"。然而,通过对史料文献和考古资料的检讨,发现代政权时期除以盛乐为都外,尚有许多冠以"都"名号的城市,如盛...
关键词:拓跋鲜卑 盛乐城 都城 游牧行国 农耕邑居 
中华和谐农耕文化的起源、特征及其表征演进被引量:11
《中国农史》2020年第5期3-10,共8页徐旺生 李兴军 
本文主要分析了农耕文化的产生与特征,指出黄土的优良特征与古代祖宗崇拜理念促成了农耕文化传统的形成,由此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农耕哲学。它是与游牧文化完全不同的与自然相处的理念。和谐共生哲学所依靠的作物:小米、小麦与水稻分别成...
关键词:农耕文化 和谐共生 祖宗崇拜 游牧文化 
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困境与传承路径被引量:36
《中国农史》2020年第4期115-122,共8页张灿强 龙文军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贫困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与产业扶贫协同路径研究”(17CSH012)。
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对延续中华文明火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当前,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中农耕文化遗产呈加速消亡态势,生存环境恶化导致传承危机,保护制度未成体系,传承途径缺乏创新。新时代,要切实转变观念和思路...
关键词:农耕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