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说

作品数:499被引量:41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健李道新毛绍芳陆拯林继中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扬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儒家工夫论视域下的“夜气”说
《学术月刊》2024年第12期22-35,共14页陈立胜 陈磊 
“夜气”“平旦之气”是孟子论人禽之别的一个重要话语,这一话语是与先秦君子一日“四时”之生活节律联系在一起的。理学多认为“夜气”二字对于涵养本原、体认未发前气象具有指引意义,于学者用功“极有力”。在明代心学传统中,王阳明...
关键词:夜气 昼气 平旦之气 工夫论 
却话巴山夜雨时——计量学视域下重读吴永刚电影风格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4年第10期98-108,共11页倪崑皓 江时祥 
在数字人文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计量分析与本体论证的再度融合或将成为电影学科研究的新趋势与新路径。受制于中国早期电影史研究方法论的影响与主观性讨论,传统电影史论对吴永刚导演的电影研究存在诸多游离和徘徊。通过对吴永刚导演的镜...
关键词:吴永刚电影 数字人文 计量电影学 “空气”说 
鼓起勇气说“你好”
《动漫界(幼教365)》2024年第34期60-60,共1页桃子 
认识陌生人,结交新朋友,都需要勇气。宝宝,你有勇气吗?如果勇气不足,教你一个好办法,只需要你对对方说“你好”,勇气就会主动出现哦!这个周末,让爸爸妈妈带你走出家门,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吧!
关键词:鼓起勇气 陌生人 宝宝 试一试 
文学语境的维度构建及其理论融通被引量:1
《江汉学术》2024年第4期96-106,共11页徐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境诗学的理论流变与当代价值研究”(19FZWB028)。
“语境诗学”的理论构建与多媒介时代的文艺现实相契合,也与21世纪文艺理论的学术趋势相一致。“文学语境”的概念界定为维度构建规定了基本内涵,即其关系性、意义性和场域性。中西方文论中语境观念的迭代形成了文学语境的四个内在维度...
关键词:文学语境 文内语境 间性语境 情境语境 世界语境 文气说 
绘画“士气”说的嬗变及艺术影响
《东方收藏》2024年第4期91-93,共3页顾响 杨卫华 
元代绘画首倡的“士气”说,具备两个基本内涵:一是基本图式,二是精神价值。它不仅仅是在绘画作品上赋予一定的审美标准,对画家自身修养也有着高度的要求,进而促使中国画走向更高的精神层次。“士气”说提出后,随着画史的发展而嬗变,在...
关键词:“士气”说 嬗变 艺术价值 
火把节的起源——瘴气说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年第7期73-78,共6页田显樟 
2023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象征人类学视角下白族火把节文化内涵解读”(项目编号:2023J0940)阶段性成果。
火把节是滇西南少数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一直以来围绕着火把节起源的争论众说纷纭。该文从原生态火把节及半原始形态火把节的彝族火把节和白族火把节两条线路出发,从火把节的仪式、举办的活动等多方面抽丝剥茧,发现火把节从最初的祈求...
关键词:原生态火把节 民俗 仪式 瘴气 瘴域 先民集体智慧 
略论汉大赋对文气论的影响及推动
《汉字文化》2024年第4期55-57,共3页朱紫群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气论”是一个关于人的哲学概念,是人如何塑造自己、完善自己的方式方法。同时,在古代中国,对于文和人有着“人文合一”的要求。所谓“文如其人”,就是指作家的特征会被古人带入到对于其“文”的理解。汉大赋文体...
关键词:汉大赋 文气说 孟子气论 
论《典论·论文》“文气说”的理论构建
《汉字文化》2024年第3期221-223,共3页唐志雅 厉一儒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首次提到了“文气”的概念,将传统“气”的内涵进行了创新发展,上升到了文学创作批评的范畴,开启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以“气”论文的先河。本文通过梳理“气”范畴的发展历程,研究“文气”丰富的理论内涵,对“文...
关键词:曹丕 《典论·论文》 文气 
倪瓒“逸气说”摭谈
《中华书画家》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黄丹麾 
据徐复观考证,“逸”源自《论语·微子》,有三重含义:即伯夷、叔齐不肯受世俗所污染的“高逸”,虞仲、夷逸的“清逸”、何晏所说的逸民者的“超逸”。有超脱于世俗之上的精神,而过着超脱于世俗之上的生活,这即是逸民。“超”必以性格的...
关键词:隐逸情怀 叔齐 伯夷 徐复观 逸民 逸气说 清逸 
明代“夜气”说与心学思潮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阮晓佳 
“夜气”之用始于《孟子》。明代以前,有关“夜气”的解读是为追求养身修炼之目的,赵岐又进一步指出带有“性善”的“思欲”取向得以留存“夜气”。宋儒注重以“理”的角度加以诠释,朱熹则强调留存“夜气”要以“心”为重点,提升心性修...
关键词:孟子 夜气 人理 良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