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相生

作品数:164被引量:5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潘丽萍赵立生陶水平唐艳华张翠松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空军学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辽宁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情景相生、言事喻理、以物喻人——《世说新语》自然审美的三个维度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1期38-45,共8页张海艳 
对于《世说新语》一书中的自然书写,学界研究主要集中于“以物喻人”。事实上,《世说新语》中的自然书写大致可分为深情化的“情景相生”、理趣化的“言事喻理”和人格化的“以物喻人”三个方面,体现了魏晋士人之感性审美、理性思辨和...
关键词:《世说新语》 自然物象 审美 
含而不露 情景相生——孟浩然《宿建德江》赏析
《初中生必读》2022年第7期58-59,共2页孙晓利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诗中虽然写了...
关键词:情景相生 景物描写 《宿建德江》 含而不露 孟浩然 建德江 新安江 
边塞风光气象雄丽
《中华诗词》2022年第2期64-67,共4页陶文鹏 
宋初范仲淹的《渔家傲》最早用词表现边睡风光与成边生活,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将军白发征夫泪!”情景相生,苍凉悲壮...
关键词:《全宋词》 情景相生 浊酒一杯 《渔家傲》 燕然未勒 边塞词 两宋词 词云 
美育视域下的《诗经·采薇》探析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1年第24期19-21,共3页王芳 
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冀东文化研究中心立项资助项目:孤竹文化的先秦溯源。
美育强调真善美的统一,《诗经·采薇》这首诗可以从美育的真、善、美三个维度进行解读:追问其中的知识细节之真;辨析其中对于战争的理性认识之善;从诗歌的形式、诗歌意象、诗歌意境来充分体悟其中的复杂情感之美,从而达成审美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审美教育 真善美 情景相生 意象 意境 
情景相生 美不胜收——浅析吴均《与朱元思书》
《试题与研究》2019年第33期186-186,共1页朱续宗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读《与朱元思书》就好比读一首好诗,不仅可以感受诗词当中的韵味,同时还可以感受清新淡雅的情感。读《与朱元思书》就好比观一幅美景,不仅可以看到心旷神怡的美丽景观,同时还可以感受清新脱俗的诗情画意。此文千百...
关键词:独具匠心 浑然天成 移情易志 文风浮艳 
情景相生,引人入胜
《作文通讯》2019年第7期39-45,共7页吴丽姣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中国古典诗文最讲究意境,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一般由情景关系构成:情与景浑然天成,则意境生成;...
关键词:相生 《人间词话》 古典诗文 艺术境界 文艺作品 情景关系 情与景 意境 
一央荷藕,一缕玄思——谈古筝作品《藕央玄荷》的创作随想
《戏剧之家》2019年第5期34-34,36,共2页李良子 
在文中,笔者将阐释"情景相生"立意对作品的演奏以及音乐审美感受产生的影响,以探求以体认感为中心的音乐感知。旨在让人们认识作品,感触中国音乐的美。
关键词:情景相生 体认 音乐感知 
试析《小石潭记》的诗意现实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8年第28期129-129,共1页林靖葳 
柳宗元在写此文时,贬官永州,政治上失意,生活上也比较清苦。但读这篇《小石潭记》,并没有备受打击、精神苦闷的感觉。我们要欣赏的,不仅仅是作者的山水之乐,还有这个乐的特点,尤其是这个乐的过程。
关键词:情景相生 苦乐兼备 诗意现实 
诗画辉映 情景相生——谈冯大中的诗画艺术中的意境建构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447-450,共4页刘萱 
冯大中是全国著名画家,他的画以诗为心源,别有审美意蕴,其工笔虎和写意山水画在中外皆具广泛的艺术影响,有“天下第一虎”的美誉。鲜为人知的是他在作画的同时也进行诗词创作,并在势头上愈加强盛。2016年,万卷岀版公司岀版了收有近二百...
关键词:《大中诗钞》 审美 抒情 
体贴物情情景相生——高中语文课堂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成功》2017年第11期245-245,共1页许富强 
陈新璋在《诗歌鉴赏概论》中说“或情随景生;或移情入境;或体贴物情,物我情融”,说的是诗歌鉴赏的规律,但是我觉得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语文课堂何尝不是“体贴物情”的过程,尽可...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 唤醒 情感体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