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礼

作品数:170被引量:18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宋大琦孔令宏吴颖郭园兰白奚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朱熹仁礼关系辨:以“克己复礼为仁”诠释为中心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2年第5期77-85,共9页郭园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理学仁礼关系诠释及其理论价值研究”(21BZX079)的阶段性成果。
朱熹对仁与礼的关系进行了创造性诠释。从工夫、效用上看,礼先仁后,克己复礼工夫在先,仁作为效用在后,做足了克己复礼工夫,仁之效用就会自然呈现;而在先的礼之所以能达到在后的仁之效果,在于仁礼相通,仁礼同为性、为理、兼体用;相通并...
关键词:朱熹 仁礼关系 克己复礼为仁 
朱熹仁礼关系辨:以“克己复礼为仁”诠释为中心被引量:3
《中国哲学史》2021年第6期42-50,共9页郭园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理学仁礼关系诠释及其理论价值研究”(21BZX079)的阶段性成果。
朱熹对仁与礼的关系进行了创造性诠释。从工夫、效用上看,礼先仁后,克己复礼工夫在先,仁作为效用在后,做足了克己复礼工夫,仁之效用就会自然呈现;而在先的礼之所以能达到在后的仁之效果,在于仁礼相通,仁礼同为性、为理、兼体用;相通并...
关键词:朱熹 仁礼关系 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仁礼关系新探——以“德性生命”为视域的考察被引量:2
《管子学刊》2021年第2期35-43,共9页王玉彬 江思昱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庄子·齐物论》研究”(20FZXB045)。
仁礼关系是孔子思想中一个重要且基本的问题。孔子之仁有情感之仁与境界之仁两重核心意涵:情感之仁即以"亲亲之爱"为内核、以"爱人"为普遍表征的真情实感;境界之仁则是统摄礼、义、智等德性的"全德"或理想人格。在孔子那里,首先,礼以情...
关键词:孔子   内发 内化 
先秦儒家仁礼关系的嬗变与当代学校德育观照被引量:1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年第3期3-8,共6页黄洪霖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以培养自律为宗旨的中小学管理体系建构研究”(BEA150068)
儒家提倡的"仁"与"礼"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关系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先秦时期已经呈现出关系变化的趋势:从"仁礼"的统一到"仁"与"礼"各自异军突起而造成分化。分化一方面适应时代理论发展和个...
关键词:学校德育 先秦儒家思想 仁礼关系 仁礼分化 
重思先秦儒家的仁礼之辨被引量:6
《现代哲学》2018年第4期136-141,共6页王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先秦诸子道德哲学论辩研究"(17CZX025)
仁礼之辨是先秦儒家道德哲学中的重要论辩,它指向在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中到底是从内在资源出发还是遵从外在资源。仁礼之辨渊源于西周、春秋的礼乐制度和礼义、礼仪之辨。孔子虽然对仁礼有轻重先后的划分,但从理想状态上讲,两者应当如...
关键词:  先秦儒家 道德哲学 
中国政治哲学中的“天道仁礼”与中国外交战略被引量:6
《当代亚太》2014年第1期124-153,158,共30页徐雨飞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进程并推动其和谐化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10AZD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外交有必要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国的关系性思维与西方政治哲学的思维方式迥异。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以先秦诸子为源流,有"天道仁札"的通贯系统。"天"是中国人心中万事万物的本原和统摄;自"天"下降有"道"、"仁"和"礼"的范畴,它们开...
关键词:中国外交 政治哲学 天道仁礼 顶层设计 
中国武术审美核心价值实证解析:仁礼教化的人格修为被引量:4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2期47-52,共6页马文友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TY002)
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中国武术,要想增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及国际影响力,就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提炼出有别于其他武技的独特亮点。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武术审美的核心价值进行了实证解析。认为武术不仅具有...
关键词:武术 审美 核心价值 教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