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翻译

作品数:22被引量:17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建国赵长江张俊彭长江林晓韵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开大学海南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长春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忠实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基于交际翻译理论下的非忠实翻译研究——以中国古诗的英译为例被引量:2
《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6期126-128,共3页闫冰 
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桂冠,现有的古诗英译文本最早可上溯到明代,清末民初以来,翻译者一直奉严复先生提出的翻译三原则"信、达、雅"为金科玉律,但不忠实的翻译比比皆是,尤以古诗英译为代表。由于译者主体的不同,译文和策略也就千差万别...
关键词:交际翻译 非忠实翻译 古诗英译 积极意义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忠实翻译探微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59-61,共3页张俊 
忠实是翻译之根本,任何好的翻译或能被称之为翻译的翻译都离不开对原作者和原作品的忠实。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本文对忠实翻译的认知过程进行剖析,并提出翻译的深层忠实观,认为忠实翻译不是或不只是...
关键词:认知翻译 深层忠实 认知忠实 翻译理论 认知过程 
论翻译中的“伪忠实”——从一则“忠实”翻译的不靠谱谈起
《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557-560,共4页周李英 
衡量译作不能简单地依照所谓"忠实"原则,因为译者与作者、译者与原文本之间横亘着地域和时空的界限,以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翻译绝对不是一种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译者应根据原语的语言、文化功能,在译入语中...
关键词:翻译 忠实 假相等值 变通 等效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影响“忠实”翻译的多重因素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189-191,共3页刘连芳 周巧红 
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影响“忠实”翻译的多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因素和语言习惯因素;意识形态因素和文学观(又称诗学poetics)因素;译者因素和读者因素。
关键词:忠实 社会文化 语言习惯 意识形态 文学观 
翻译的忠实:含义、预设与实质——为翻译的忠实辩护之二被引量:6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65-69,共5页彭长江 
通过考证证明:"忠实"自古以来意为"以实相告",是一种言语规范,属于一般的道德规范,而不是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下不平等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翻译的忠实就是以原文之实告译文读者,没有预设作者或原作对译者的霸权,没有预设百分之百的程度...
关键词:翻译 忠实翻译 反忠实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