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脾胃

作品数:155被引量:287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路志正马天驰王彩霞于漫李德新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秋冬易胃寒,中医教你调脾胃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5年第2期8-9,共2页杨栋梁 
随着秋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许多人会感受到胃寒的情况愈发严重。胃寒不仅令人感到不适,还会对脾胃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整体健康。在中医领域,有着丰富的调理脾胃、缓解胃寒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科普一下相关的内容。
关键词:脾胃功能 调理脾胃 整体健康 胃寒 中医 调脾胃 不良影响 秋冬季 
孔立教授从“调脾胃安五脏”论治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
《中国中医急症》2025年第1期149-151,168,共4页李国臣 田新诚 王为为 刘阳 谢娜 李文强 巴特金 张飞虎 孔立(指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220487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0QH308);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Q-2022062,Q-2023010)。
脓毒症是临床常见危重症,其机制复杂,会影响肺、心、肾等全身重要器官,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孔立教授受“调脾胃安五脏”理论影响,认为脾胃病变在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在治疗上应以恢复脾胃升降作为根本法则,应...
关键词: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 脾胃 名医经验 孔立 
王庆国:善调脾胃,恬淡虚无
《健康养生》2024年第11期8-9,共2页李娜 
“保持健康的体魄,为祖国工作70年”,这是第四届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一个伟大的人生目标。虽然年逾七十,然桑榆更思进,无鞭自奋蹄,他每天只休息6个小时左右,却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充沛的体力,有什么秘决?善调脾胃,颐养生活。
关键词:恬淡虚无 王庆国 国医大师 调脾胃 人生目标 颐养 第四届 
一按一揉调理老胃病
《老同志之友(上半月)》2024年第10期60-60,共1页黎洁 
生活中,消除食欲下降、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老胃病,可通过按摩、按揉穴位的方法进行自我调养。单举调脾胃。取站位。左手翻掌上举,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指尖向右,昂首目视左手;右手同时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同时吸气。复原时呼气。左...
关键词:按揉 慢性腹泻 消化不良 调脾胃 指尖 自我调养 食欲下降 
基于升清降浊理论探讨重用土茯苓治疗头痛
《中医临床研究》2024年第11期59-63,共5页孙娟娟 唐赛雪 刘春梅 
升清降浊为清气、营养物质上升,浊气、糟粕下降,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脾胃为后天之本,即“脾为中土以溉四旁”;气机升降之枢纽,主升清降浊。脾胃在头痛的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中焦病变常致头痛,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紊乱,清浊相干,清...
关键词:大剂量 土茯苓 调脾胃 升清降浊 头痛 
立秋:先调脾胃后进补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3年第8期32-32,共1页庄乾竹 
立秋以后,许多地方都有“贴秋膘”的习俗,但如果刚立秋就忙着进补,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生出诸多弊端。这是因为,在酷暑难耐的夏季,人们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
关键词:调理脾胃 消化功能紊乱 脾胃虚弱 贴秋膘 调脾胃 立秋 进补 秋冬季节 
“祛湿第一豆” 白扁豆
《医食参考》2023年第8期46-47,共2页张玉龙 
白扁豆素有“祛湿第一豆”之美誉,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中,称为“豆”。《本草纲目》载:“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
关键词:《名医别录》 祛湿 陶弘景 阴气 《本草纲目》 白扁豆 调脾胃 通利三焦 
蕃秀之季 养心护阳调脾胃
《大众健康》2023年第7期68-69,共2页李敬孝 
中医养生讲究“顺四时而从阴阳”。《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夏季,天地阴阳之气相交,万物繁茂秀美。此时人们应顺应“夏气长旺,阳盛于外”的季节特点,从起居、精神、饮食等方面进行调摄,以达到防病益寿的目的。
关键词:中医养生 季节特点 阳盛 蕃秀 夏气 《黄帝内经》 阴阳之气 养心 
中医“调脾胃”理念在内科的应用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年第13期235-237,共3页俞利群 江敏 叶平 
目的:探讨和研究中医内科学中的“调脾胃”理念在内科的应用优势,分析其在内科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的186例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内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 调脾胃 应用 效果 
清明时节,艾灸调脾胃
《健康养生》2023年第4期14-14,共1页陈秀华(指导) 
时至清明,春意正浓。但天气晴雨寒热交杂多变,要注意预防外感疾病。此时的养生,不妨变着花样用“艾”。艾草既能食用,也能药用,民间还认为它有驱毒避邪之效果,用在清明时节很“应景”。
关键词:清明时节 调脾胃 预防外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