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染色体

作品数:35被引量:12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佩度王秀娥张守忠赵茂林李瑞芬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植物遗传资源学报》《遗传》《中国农学通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提高小麦面团特性的外源染色体及其特异分子标记开发
《山西农业科学》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汪晓璐 王灿国 韩冉 刘爱峰 李豪圣 曹新有 赵振东 刘建军 刘成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1QC198);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21LZGC025,2022LZG002-4);山东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SDAIT-01-01);济南市“新高校20条”(202228067)。
为鉴定小麦近缘物种染色体系的面团特性,以中国春为对照,测定济麦22、济麦262以及19份中国春-近缘物种染色体附加系和易位系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利用87对第1同源群的PLUG引物对中国春-两芒山羊草1U^(bi)#1附加系及...
关键词:小麦近缘物种 面团特性 两芒山羊草 分子标记 染色质追踪 
基于隐性核雄性不育系的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被引量:2
《科学通报》2022年第26期3140-3151,共12页李健 周宽基 王峥 周君莉 邓兴旺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1ZD30)资助。
小麦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面临大幅提高产量以满足人口持续膨胀的挑战,而杂交小麦被认为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首选途径.作为自花授粉作物,小麦杂交种的生产应用需要稳定的雄性不育母本和高效经济的杂交育种体系.相比其他雄性不育材...
关键词:小麦 隐性核雄性不育 外源染色体 杂交制种体系 
外源染色体导入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6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0年第4期834-845,共12页汪晓璐 韩冉 宫文萍 程敦公 郭军 曹新有 翟胜男 李法计 訾妍 刘爱峰 李豪圣 宋健民 刘成 刘建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1874);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tsqn201812123);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2019LZGC016)。
小麦-近缘物种染色体附加系具有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是向小麦转移其优异基因的重要桥梁材料。当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了近缘物种抗病抗逆基因向小麦的转移情况。然而,外源染色体导入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因此,加强...
关键词:小麦 外源染色体 附加系 农艺性状 
基于改进的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染色体分析被引量:2
《中国农学通报》2020年第12期97-103,共7页孔令娜 冯祎高 孙冰晓 张慧 刘晓雪 陈颖 张瑞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簇毛麦5VS上不同类型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55和Pm5V的精细定位和聚合”(3197193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提高荧光显微镜对多种荧光标记的检测能力及其实验技术研究”(KJSY201612);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开放性项目“McFISH技术的改进及在小麦染色体工程中的应用”(ZKF201716)
为了提高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的鉴定效率,简化M-FISH操作程序,探索和建立新的M-FISH实验及观察体系,本研究以‘荆辉1号’(普通小麦辉县红-荆州黑麦双二倍体)、‘南农9918’(普通小麦-簇毛麦整臂易位系T6VS.6AL)、‘扬麦22’(...
关键词: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混合探针 普通小麦 近缘植物 外源染色体(片段) 
外源染色体在不同小麦背景中的遗传稳定性被引量:1
《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第6期1253-1255,共3页李桂萍 傅兆麟 宋运贤 刘佳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09B144);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2008jql075)
为了研究易位染色体在不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背景中的遗传稳定性,本研究利用高抗白粉病的普通小麦-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L.)6VS/6AL易位系92R149与不抗白粉病的栽培品种皖麦52、烟农19、皖麦55和淮麦20进行杂交.通过...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 簇毛麦 易位系 遗传稳定性 
利用分子标记将2Ai-2染色体转移到小麦ph1b遗传背景的研究被引量:5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年第5期838-842,共5页雷昊 张悦 林志珊 徐琼芳 叶兴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159)
小麦ph1b突变体可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和交换,产生遗传上较为稳定、补偿性较好的重组体。将外源染色体引入ph1b的小麦遗传背景是产生目标染色体重组体的基础,但ph1b植株没有明显而稳定的表型性状,难以从表型上进行选择。本研究利用CS...
关键词:小麦 分子标记 PH1B 外源染色体 部分同源染色体 
利用电离辐射创造普通小麦外源染色体易位系被引量:2
《生物学通报》2009年第7期1-3,共3页王林生 
河南科技大学人才科学研究基金支持
电离辐射是诱导染色体结构变异尤其是易位系的常用方法。介绍了电离辐射的原理、种类及方法,阐述了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分析了辐射的材料、时期和适宜剂量,最后论述了电离辐射创造的普通小麦外源易位系在育种上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电离辐射 普通小麦 外源染色体 易位系 
小麦中国春背景下长穗偃麦草染色体代换对苗期根系形态性状的效应被引量:3
《作物学报》2008年第6期1104-1108,共5页彭远英 宋会兴 钟章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70279,30670334);山东省试验技术研究项目(2005);曲阜师范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4);曲阜师范大学“十一五”省重点建设项目
以小麦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代换系为材料,利用基于图像扫描的根系分析系统对幼苗根系的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系平均直径等性状进行了研究,计算了该代换系及其亲本中国春幼苗根系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长穗偃麦草的3Ee、5Ee和7Ee染...
关键词:小麦 长穗偃麦草 外源染色体 代换系 根系性状 
利用电离辐射处理整臂易位系成熟雌配子诱导外源染色体小片段易位被引量:12
《中国科学(C辑)》2008年第3期215-220,共6页陈升位 陈佩度 王秀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270827);高等学校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批准号:B08025)资助项目
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培育小片段易位,特别是中间插入易位,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外源有益基因.已报道的小麦-簇毛麦易位系大多数属于整臂易位或大片段易位.本研究以60Co-γ谢线...
关键词:成熟雌配子 小片段易位染色体 小麦(Triticum aestivum)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基因组原位杂交 
农业科学:农学——农艺学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7年第16期1-1,共1页
普通小麦外源染色体易位系的诱导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植物数量性状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关键词:农业科学 农艺学 农学 外源染色体 普通小麦 关联分析 数量性状 易位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