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活动

作品数:1590被引量:1549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大康田恩铭白一瑾何清饶龙隼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化的政治逻辑——论冰心在日期间的文学活动被引量:3
《文学评论》2021年第5期138-147,共10页熊鹰 
冰心曾于1946年11月至1951年8月短暂寄居日本。期间,应邀在东京大学做了题为"怎样欣赏中国文学"的连续演讲。在演讲中,冰心参考了美国人类学家鲁丝·本尼迪克特的研究方法,提出从文学和文化来了解中国国民性的观点,并向战后在美国干涉...
关键词:《寄小读者》 仓石武四郎 《菊与刀》 吴文藻 人民外交 
“新月书店”考
《文学评论》2015年第6期160-168,共9页胡博 
本文借助新月书店当年出版的期刊书籍、发布的广告启事、同人间的来往信函以及有关的出版史料,对新月书店的历史进行初步的考证分析,试图略为复原"新月"诸人当日的书店经营场景与文学活动背景,以期对我们重新触摸那段历史有所助益。
关键词:书店经营 出版史料 文学活动 “新月” 历史 
中学生与现代中国的文学运动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13年第4期107-113,共7页马俊江 
现代中国文学运动的展开离不开文艺青年的参与,而伴随着新式教育体制产生的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文艺青年群体,还少为学界关注。虽然,他们当中还难以产生经典作家和作品,但欲走近和重构现代中国的文学生活和文学史图景,这一群体的文学...
关键词:文学运动 现代中国 中学生 青年群体 文学活动 校园文学 教育体制 经典作家 
从文学史到文学地志学被引量:2
《文学评论》2013年第2期49-56,共8页高小康 
传统的文学研究观念主要是基于历史主义的线性文学史观,形成统一的发展逻辑的同时却忽略或曲解了文学活动的非线性,即空间性。从文学发展史来看,从"文学的自觉时代"开始,文学通过士大夫的聚会、雅集而交流、评价、传播和影响社会,空间...
关键词:文学史观 志学 “文学的自觉时代” 文学发展史 历史主义 文学活动 空间形态 社会文化 
论东汉皇帝的帝乡意识及帝乡意识下的文学活动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12年第3期85-91,共7页刘德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州士人与东汉文学嬗变>(10BZW033)的阶段性成果
以光武帝为首的东汉诸帝具有浓厚而自觉的帝乡意识,他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帝乡南阳予以特别优待,并且频频巡行故土。诸帝回乡,大批文士汇聚南阳,一系列文学文化活动随之展开,南阳文学受益良多。诸帝诏令南阳文士负责撰写《东...
关键词:文学活动 意识 东汉 皇帝 文化活动 南阳 光武帝 文士 
接引地方文学的生机活力——西昌雅正文学的生长历程被引量:6
《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69-80,共12页饶龙隼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元末明初大转变时期东南文坛格局及文学走向研究>(编号07BZW039)的阶段成果
西昌雅正文学特质之凝定,形成理道与性情并重的结构,因使此方文学传统更具优越性,不仅内藏强盛的生长力,而且外延普广的适应性。适当元末政化不通、兵燹离乱之际,此方文士能够避居一隅,诗酒酬唱,而呈现西昌文事的空前繁荣,出现十名贤等...
关键词:地方文学 西昌 雅正 生长 文学特质 文学传统 文学交流 文学活动 
元大都多族士人圈的互动与元代清和诗风被引量:10
《文学评论》2011年第4期55-62,共8页刘嘉伟 
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度重点项目"元代文化精神与多民族文学整体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AZW003
清和诗风是元代主导性诗风。多族士人圈的形成及其文学活动,是元代特有的文学史现象。而元代清和诗风的形成,与多族士人圈中各族诗人的涵化影响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以元大都为中心,考察多族士人圈的互动与诗风的关系。在频繁的文化互...
关键词:元大都 诗风 元代 士人 少数民族 文学活动 文化互动 多元文化 
路翎与重庆被引量:3
《文学评论》2011年第2期60-65,共6页王丽丽 
本文采用现代性空间研究的视角,试图重构路翎1938至1946年战时首都重庆的文学活动。路翎在重庆文学空间中成长的过程,也是他作品中的文学空间对作家的记忆和生活空间垦殖和重塑的过程。路翎先后开掘出了劳动世界和小知识分子生活这两大...
关键词:路翎 重庆 《财主的儿女们》 文学空间 生活空间 文学活动 战时首都 知识分子 
丁玲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和转型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10年第4期154-159,共6页郭冰茹 
1942年和1979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两个时间关键点,本文以丁玲在这两个时间点前后的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讨论丁玲与中国当代文学发生、发展和转折的关系。本文认为,作为一个自觉的革命者,丁玲的文学活动始终服从革命的感召;作为一个...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史 丁玲 转型 文学活动 文学与政治 中国革命 知识分子 时间点 
中国文学制度论被引量:12
《文学评论》2010年第4期5-17,共13页饶龙隼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元末明初大转变时期东南文坛格局及文学走向研究>(07BZW039);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渡江--元明易代的文化选择与文学通变之路>(200902220)的基础理论支持性成果
中国固有的"制度"用语,更能涵容文学活动诸层面。兹所谓制度,就是事物自身的规定性。其义遗存于古老的《周易·节》中。而文学制度,就是文学活动的节,出自中国文学制度的观念,文学活动实质上就是节文,亦即节以制度而修饰以文。援据这个...
关键词:文学制度 中国 文学活动 心理内涵 “制度” 艺术哲学 实用主义 物自身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