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句

作品数:6124被引量:4977H指数:3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德明殷树林叶建军李士芗邵敬敏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互动观念下汉语是非问句疑问和焦点的关系被引量:2
《汉语学习》2023年第3期13-19,共7页祁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多元语法理论视野下汉语强调表达研究”(项目编号:21BYY156)资助。
本文以汉语是非问句为例,基于语言研究中的互动观念,具体分析疑问和焦点这两个语法范畴之间的关系问题。研究发现:就汉语是非问句而言,无论是单一疑问表达手段还是多种疑问表达手段的结合使用,都不能决定是非问句的焦点,而不同的焦点表...
关键词:互动观念 疑问 焦点 是非问句 
道义情理型选择问句的否定用法及其机制研究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2期101-105,共5页李洋 张晓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疑问-否定’构式整合的多维度动因与机制研究”(20BYY165);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汉语去熟语化表达形式与动因机制研究”(1305122278)。
文章以“还是”为标记的选择问句为研究对象,集中在双项选择问句中一肯一否选择项的情况,聚焦于一种表否定用法的道义情理型选择问句,探讨了道义情理型选择问句的句法语义表现、话语识解及语境验证。结合道义情理型选择问句表否定的用法...
关键词:道义情理型选择问 否定 语用机制 认知机制 
会话行为和句法格式——以汉语故事讲述中听者的问句为例被引量:1
《当代语言学》2023年第2期280-299,共20页乐耀 
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自然口语对话的互动语言学研究”(20&ZD295)资助。
本文讨论了在故事讲述中听者如何使用预备问和问答问这两类问句。提问作为相邻对的前件具有高序列相关性。因为问句的句法结构、疑问内容的设定限制并影响了后件回应的类型与序列轨迹。这两类问句中两项话轮构建单位所在的话轮设计,在...
关键词:故事讲述 预备问 问答问 会话序列 互动语言学 
疑问句与副词"颇"的语义分化
《汉语史学报》2022年第2期29-36,共8页姜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佛典语言的中国化”(项目编号:20&ZD304)的阶段性成果。
汉魏六朝是副词"颇"最为活跃的时期,多种意义与用法并存,其中作语气副词表疑问,是中古新生的用法,与佛经翻译关系密切.本文试从句式与词义的互动角度,揭示中古兴起的"颇"字疑问句在副词"颇"语义分化与转折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或为推动"颇"...
关键词:副词"颇" 疑问句 语义分化 佛经翻译 
“是X呢,还是X呢?”句式的语用分析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第2期42-52,共11页余跃龙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果;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语言接触视域下晋冀蒙边界地带方言语音研究”(项目编号:21BYY076)的阶段性成果。
“是X呢,还是X呢?”是一种毋庸选择的选择问句,该句式前后选肢完全相同,借选择问句的形式,表达隐含的会话义。毋选问句语气标记一般由“呢”充当,选肢后的标点用法灵活,不仅限于逗号或问号。毋选问句常常出现在非正式的口语或网络语言中...
关键词:毋选问句 选择问句 “是X呢 还是X呢?” 语用分析 
南北朝时期的反复问句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年第2期117-130,共14页徐英 赵纯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黄孝方言与周边方言语法比较研究”(18BYY041)
本文以南北朝时期的反复问句为着眼点,结合现代方言,描写此期反复问句的三种类型:VP-Neg式和VP-X-Neg式,以及使用新兴语气副词的Adv-VP-Neg式,统计出它们各自的使用情况。发现南北朝反复问句存在南北地域差异:北朝中土文献的“VP否”出...
关键词:中古汉语 南北朝 反复问句 句法 
湖南耒阳方言的重叠式反复问句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52-62,共11页黄奕 彭泽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语文现代化创新发展研究”(21STA031)
耒阳方言中的“VP-Neg-VP”式反复问可以省略中间的否定词“唔”,通过动词、形容词重叠构成特殊的重叠式反复问“VV(P)”式。这种反复问形式和传统的“VP-Neg-VP”式共存于耒阳方言中。谓词性成分和副词、介词这类非谓词性成分都可以采...
关键词:耒阳方言 重叠式 反复问句 非疑问功能 
江西上犹(清溪)方言的“V-NEG无-NP”正反问句
《方言》2022年第3期311-319,共9页付欣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地理语言学视域下的赣闽粤交界地带客家方言语法特征研究”(17BYY069)资助。
江西上犹(清溪)客家话的“V-NEG无-NP”式正反问句中的“无”是具有称代性的否定词,功能类同于普通话的“否”。该句式与普通话的“V-否-NP”正反问句形成机制相同:不是“VP-NEG-VP”式正反问句删略的结果,也不是“V-NP-NEG”式正反问...
关键词:江西上犹(清溪) 客家话 “V-NEG无-NP”正反问句 称代性否定词 形成机制 
幼儿(2-3岁段)祈问句的类型和形成发展轨迹——兼论祈使话语行为的语用策略被引量:1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124-133,共10页蔡红 邱雪玫 李葆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跟踪语料库的汉语幼儿话语能力发展研究”(19BYY085)的阶段性成果
祈问句是用疑问形式表达祈使功能的句子。文本基于两名2-3岁段幼儿日常会话中出现的祈问句,考察幼儿祈问句的基干类型、功能类型、标记类型和习得轨迹以及祈使话语行为的语用策略。根据基干性质,祈问句可分为本用祈问句和转用祈问句;根...
关键词:幼儿 2-3岁段 祈问句 类型 习得 语用 
皖北阜阳方言“可 VP”问句来源及演变层次
《宿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42-46,84,共6页王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206)之“中国方言学史”成果。
“可VP”问句唐五代最早出现,宋代用例不多,元代后逐渐大增,明清白话小说中频繁出现,日趋成熟。皖北阜阳方言“可VP”问句保留了近代汉语时期特征,更多是历史遗留,从较古形式看,皖北阜阳方言“可VP”问句和其他方言中“F-VP”问句应该同...
关键词:阜阳 “可VP”问句 演变层次 同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