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短语

作品数:942被引量:1246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李建明余剑周永刘挺沈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言教学与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寻求特定信息类特指问的回应方式被引量:3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6期79-88,共10页徐晶凝 
本文基于美国语料共建会汉语电话谈话语料库以及当代大学生日常会话语料,对寻求特定信息类特指问(简称SQ特指问)的回应方式进行了描写。对电话谈话语料的统计支持赵元任(Chao 1968/1979)的结论,即SQ特指问的回应方式以谓语形式为主,对...
关键词:特指问句 动词短语零句 名词短语零句 整句 对话句法 
语言认知心理对“差点儿DJ”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0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3期34-40,共7页董为光 
汉语“差点儿”动词短语包含着不同的语义语法关系 ,一般采用朱德熙先生的做法 ,以“说话人是否希望事情实现”为标准来分化它们。本文提出一个分化更彻底、更合理的分类 ,并从认知的角度 ,对造成复杂现象的深层原因给予解释。认为“差...
关键词:“差点儿” 动词短语 认知心理 语法 
句法学与形态学的关系——接口语法纲要探索被引量:1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2期19-37,共19页方立 
0.探索语法组成部分关系的意义接口语法纲要(Interface Program)是一种语言学理论,由佐伊基(Arnold M。zwicky)和普伦(Geoffrey K.Pullum)创立。本文只探索该理论中有关句法学与形态学之间关系的一些假设。
关键词:口语法 语言学理论 部分关系 句子 自然语言 语法组 动词短语 语义学 英语语法 语言学家 
“跟……一样”用法浅谈被引量:16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2期112-122,共11页李成才 
介词“跟”在比较句中用来引出比较的对象,后面常有“一样”、“相同”、“差不多”、“似的”等词语配合,表示比较的结果。“跟……一样”已构成一种固定格式,否定式为“跟……不一样”(少数情况下,“不”也可放在“跟”前)。这种格式...
关键词:动词短语 否定式 形容词谓语句 定语 用法 词语 主语 介词短语 名词短语 异同 
and和而被引量:1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2期77-87,共11页周时挺 
英语的“and”是一个用得相当广泛而灵活的连词,它可用来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并列、对称、承递、转折、目的等多种关系;汉语里,也有一个跟“and”一样用得相当广泛而灵活,而且在许多情况下用法与“and”相似甚至可以对译的连词。
关键词:英语 古代汉语 连接词 成语 用法 转折关系 并列关系 句子 递进关系 动词短语 
说“.来、.去”被引量:5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年第1期53-59,共7页徐静茜 
§0 本文讨论的不是单独作谓语的动词“来、去”,而是指后附于动词或动词短语、读成轻声的“.来、.去”。①§1 “.来、.去”在句中出现的位置有以下几种情形:1.1.直接后附于动词。如:
关键词:动词短语 趋向动词 语气词 谓语 宾语 例句 语法特征 成句 句子 动作 
试论汉语句首的名词性成分被引量:63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4期13-20,共8页胡裕树 
0 汉语句子的谓语动词前头,除了出现非名词性成分外,还可以出现好几个名词性成分,成了以下的形式(NP 代表名词短语,VP 代表动词短语):
关键词:主语 主题 汉语句子 动词短语 谓语动词 名词性成分 句子结构 汉语语法 形容词谓语句 带介词 
关于“是……的”结构的几个问题被引量:43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4期21-37,共17页吕必松 
关于“的”字的用法,语言学界已讨论得很多,但看来意见还不太一致。“的”的用法很多,本文不能全面讨论,只能就它与“是”组成的“是…的”结构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把“是…的”
关键词:句子形式 形容词短语 语气 动词短语 否定式 宾语 结构表示 用法 语言环境 助动词 
助词的语法特征及其分类被引量:8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4期45-56,共12页房玉清 
在现有的汉语语法著作中,关于助词的语法特征及其分类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状况给汉语的语法教学带来不少困难。综合各家的说法,我认为大致有三个问题需要讨论解决:一、助词跟语气词(语助词)、助词跟词尾(附加成分。
关键词:语气助词 动词短语 汉语语法 语法教学 词尾 句子 语气词 语法特征 介词 表示 
从外国学生的病句看现代汉语的动态范畴被引量:10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3期4-23,共20页房玉清 
外国朋友学汉语,最难掌握的往往是“一了、一着、一起来、一下去”①等表示动作进程和状态的语法形式,我们称之为“动态”。动态是现代汉语的一种语法范畴,它主要由“一了、一着、一起来、一下去”等动态助词来表示。
关键词:动态助词 现代汉语 病句 动词短语 外国学生 句子 表示 语法形式 语法范畴 动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