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

作品数:8081被引量:3520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泽龙罗振亚王珂古远清谢应光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厦门市优秀人才科研出版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外诗歌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张执浩诗歌的对称形式与诗意构建
《中外诗歌研究》2023年第3期20-22,共3页王璐 
张执浩是当代诗坛上一位有着强烈诗性自觉的诗人。自古以来,中国人深受传统阴阳互补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对对称美的追求。古代汉诗“不仅语音序列,就连意义结构与句型规范,也在诗人的心中与笔下向着对称与和谐的美学原...
关键词:张执浩 当代诗坛 古代汉诗 外形结构 对称形式 现代诗 诗意构建 美学原则 
吕进诗学讲坛第13期“现代诗写作的秘密”顺利举办
《中外诗歌研究》2023年第3期48-48,共1页
6月9日晚,由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主办的吕进诗学讲坛第13期“现代诗写作的秘密”在荟文楼807室顺利举办。著名小说家、诗人黄梵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新诗所向天渊教授、文学院李心释教授作为嘉宾参与对谈,周俊锋老师主持讲座。《红岩...
关键词:吕进 《红岩》 现代诗 黄梵 著名小说家 重庆诗人 诗学 主讲嘉宾 
率性·细腻·自我探导--论严建文的《旅者》
《中外诗歌研究》2022年第2期30-35,共6页杨蕾 
旅游诗自古有之,古人借山水梳理心象,物我为证,借景情,洗涤心灵而逸韵自适。进入现代诗的领域,旅行诗也不乏为诗人所创作,诗人常常用它来展现自己生活、旅行的所见所感。诗集《旅行者》以“旅行”命名,阅读过后发现,它不仅包含了时间上...
关键词:逸韵 现代诗 地理空间 所见所感 自古有之 自适 旅行 
对邹绛译诗《一个不作法事的和尚》的考察
《中外诗歌研究》2022年第1期22-25,共4页袁仕萍 
1940年9月到1944年6月,邹绛在国立武汉大学外国文学系就读。从1942年9月发表译诗处女作《一个不作法事的和尚》到1944年6月毕业离校,邹绛以大学学生身份,集译者、诗人、学者三种角色,翻译诗歌作品11首(见附录表一),创作诗歌作品15首(见...
关键词:中国现代诗学 诗歌作品 格律体 翻译诗歌 诗歌翻译 译诗 诗歌创作 武汉大学 
舒然诗歌的原色和现代复合色彩
《中外诗歌研究》2021年第4期37-38,共2页乔延凤 
舒然是位有个性、有追求的女诗人,她的作品植根于中国传统诗歌的深厚土壤,又吸纳现代诗的丰富营养、表现技法,所以她诗的原色是民族的,又具有复合色彩。读她的诗,首先让人联想到《诗经》以及唐诗的意境、用词,但又由于她接受了现代诗的...
关键词:中国传统诗歌 女诗人 现代诗 诗的意境 个性色彩 《诗经》 原色 表现技法 
卷首语
《中外诗歌研究》2021年第4期1-1,共1页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现代诗学研究机构,吸引了很多海外华文诗人、学者关注的目光;同时它也一直努力为诗人们搭建平台,促进华文诗歌在地球村落中的传播。12月3日由新诗所和北碚区委宣传部、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
关键词:中国现代诗学 海外华文 女诗人 卷首语 区委宣传部 华文诗歌 诗歌创作 世界声誉 
破“旧”立“新”:论胡适的新诗对称形式实验
《中外诗歌研究》2021年第1期25-27,共3页高健 
对称,作为中国诗歌形式建构的独特美学与重要方式之一,在中国现代诗歌的形式变革中,也初步完成了自身的现代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胡适的《尝试集》恰如化石般清晰记录下,早期新诗对称是如何从传统诗歌对称形式中挣脱、蜕变并最终走向自由...
关键词:《尝试集》 中国现代诗歌 形式变革 早期新诗 对称形式 古典汉诗 白话诗 现代转变 
“庞德的肋骨”--论安琪的崛起与外国诗歌的影响邓庆周
《中外诗歌研究》2021年第1期44-46,共3页邓庆周 
一、超现实主义的激发据安琪说,她接触外国现代诗歌并受到其深刻影响始于一次偶然淘书,《西方超现实主义诗选》平地惊雷式,的超现实主义诗风激活了安琪的语感天分,打通了其五官通感壁障,极大地拓宽了她的诗思运作空间。安琪在福建时期...
关键词:现代诗歌 诗行 超现实主义 外国诗歌 运作空间 超现实手法 
构建中国现代语言诗学理论体系
《中外诗歌研究》2020年第4期21-22,共2页江飞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语言问题始终是贯穿中国现代新诗创作和现代诗学理论建设全过程的核心问题。中国现代新诗不是古典旧诗的延续,而是对古典旧诗的根本性变革。一、确立本体论现代诗学研究观新时期以来,国内外的中国现代诗学研究成...
关键词:中国现代新诗 中国现代诗学 新时期以来 语言诗学 语言艺术 旧诗 本体论 研究成果 
白话新诗、现代诗与早期城市文学——从北京到上海
《中外诗歌研究》2020年第4期22-24,共3页张屏瑾 
北京、上海这两座新文学的中心城市,在新诗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各自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新诗“由北向南”的旅行过程中,能够观察到的,是中国现代意识生成的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着重新的自我意识的发生,由此带来一系列以人的主体自觉为...
关键词:白话新诗 现代意识 现代诗 自我意识 主体自觉 新文学 现代性 内容转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