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声

作品数:266被引量:33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忠华郑妞董国华崔金明黄易青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段玉裁对《说文解字》“委”声字的古音归部处理
《今古文创》2025年第2期126-128,共3页王倩楠 
考察谐声偏旁“委”及“委”声字的古音归部,发现“同谐声者必同部”是指在谐声造字意义上确定谐声造字最初的读音,它仅适用读音不变或音有变转之前的情况,并非古音归部的原理。古音归部还有其他的原则与方法,即韵脚字的归部是由押韵决...
关键词:“委”声 押韵 归部依据 谐声 同韵系联 
《广韵》从“分”得声谐声字研究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4年第24期0209-0211,共3页单梦倩 
谐音字在音韵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韵文材料的不足,汉字的谐音偏旁在古音史上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以《广韵》中由“分”得声的谐声字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音韵结构,旨在阐明这些谐声字之间潜在的...
关键词:《广韵》  谐声字 
知组考
《中国语文》2024年第5期515-519,638,共6页潘悟云 
雅洪托夫指出,二等钝音、庄组和重纽B类在上古都带有r介音。白一平认为知组同样带有r介音。本文赞成雅洪托夫的观点,还对知组重作构拟,认为它们源于上古T类单辅音、KR类和KL类辅音丛。
关键词:知组 谐声 r介音 辅音丛 
从韵文和谐声看朱骏声的泰部独立说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52-56,共5页张道俊 彭啸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六书音均表》校注与研究”(20FYYA003);湖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说文解字注》古音学思想研究”(20ZD059)。
本文讨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部独立的韵学思想。通过“履泰合用:(履部独用+泰部独用)”方法统计履部、泰部的谐声字组和韵段,我们发现履部和泰部在不同的音韵材料中音韵关系不同:履泰合用诗经韵文占9%,群经韵文占38.67%,谐声字组...
关键词:《说文通训定声》 泰部独立 谐声 韵文 
汉字谐声与明清上古音研究分期述论
《海峡人文学刊》2024年第2期91-95,104,158,共7页董国华 
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清代中后期广东‘正音’书系研究”(GD22CZY04);广东海洋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R18003)。
步南宋遗绪,明清两代的古音学家在“说文学”勃兴的浪潮中,完善以谐声推求古音的理论和方法,编撰诸多可谓“后出转精”的谐声韵谱,力求得到更为合理的古韵分部。根据各家对谐声材料,尤其对《说文》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及其对古音学史的贡献...
关键词:汉字谐声 上古音 古韵分部 分期 
乾嘉学者宋保生平及治学考论——以《谐声补逸》为中心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24年第1期65-77,共13页余沛壹 
活跃于乾嘉时期的高邮学者宋保,早年受业于大儒汪中,之后又师从训诂大家王念孙研习小学。嘉庆初,宋保撰成《谐声补逸》十四卷,还试作《尔雅集注》。宋保深得戴震为学要义,继承、阐发“因声求义”思想,又汲取段玉裁、王念孙学说之长,以...
关键词:乾嘉 宋保 王念孙 因声求义 古音 
古典诗词谐声现象的研究历史及其考证
《教育探究》2024年第3期33-38,共6页温永选 
古人很早就从声、韵、调三个语音要素探索了汉语“音义相通、声情相谐”的谐声现象,并在诗歌创作中体现了追求字词谐声的理念。《黄帝内经》和南朝《玉篇》等古籍将声母五音与人情五志对应;唐代韵图学及其后音韵学者将韵母分为四等、三...
关键词:古诗词 炼字 谐声 探索 评析 
论段玉裁认定诗韵“古合韵”的原则与方法被引量:1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26-44,共19页刘忠华 
基于古本音与古合韵的本质特点及差异,段玉裁对古本音和古合韵的认定分别采取了根据押韵次数、参考谐声系列中其他押韵字或同韵(同部)字以及古音材料等办法。押韵次数原则只对多次押韵的字有效,在押韵次数少的情况下,则坚持押韵与古音...
关键词:段玉裁 古音研究 本音 合韵 异部押韵 谐声 同韵 今韵上推 
“吉”为声符的谐声字探析
《汉字文化》2023年第13期20-24,共5页姜婉莹 
文章以《广韵》中从“吉”得声的谐声字为材料,分析相关谐声字在《广韵》中的音韵地位,探寻其语音发展规律。
关键词:谐声字  音韵演变 
《古十七部谐声表》论析
《语言学论丛》2023年第2期97-113,共17页张道俊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六书音均表》校注与研究”(批准号20FYYA003)成果之一。
段玉裁《古十七部谐声表》在汉语古韵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讨论该表1521个谐声的真伪、归部、类型、来源、缺漏、顺序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表作出修订,新订谐声表共收谐声2390个。
关键词:《古十七部谐声表》 真伪 类型 来源 缺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