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义

作品数:326被引量:20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钱志熙易闻晓袁长江李寅生林帆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史知识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毛序》“六义”解被引量:1
《文史知识》1996年第8期112-115,共4页袁长江 
《诗大序》说:"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对于这"六义",近2000年来聚讼纷纭。
关键词:六义 毛序 先王 诗歌创作 作者原意 教化 毛传 解释 诗经 孔颖达 
论《诗经》“赋比兴”之“赋”被引量:1
《文史知识》1989年第10期23-27,共5页褚斌杰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赋、比、兴是古人根据《诗经》中的作品所总结出来的三种表现手法。以前在讨论诗歌创作特点时,常常把比、兴作为诗歌创作形象思维的代称,对于'赋'则不太论及;即使附带论及时,也往往把'赋'看作是'直...
关键词:诗歌创作 赋比兴 诗歌总集 六义 三百篇 怀麓堂诗话 文学观点 古代诗歌 围炉诗话 《诗大序》 
《诗经》中的比兴被引量:1
《文史知识》1986年第5期30-34,共5页沈玉成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开始出现于《诗经》。对这些表现手法加以总结,概括为'比''兴'这两个名词,见于《诗·大序》。《诗·大序》在论述了诗歌的产生和社会作用以后,接着就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
关键词:中国诗歌 六义 一曰 重章叠句 社会作用 柏舟 之子于归 中唐诗人 汉乐府 靡日不思 
朱熹的“滋味”说
《文史知识》1984年第4期110-113,共4页黄坤 
'只限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这是清诗人赵翼之诗。其实,在此之前,宋代学者朱熹就已指出:当时文学批评存在着一种矮人看戏、人云亦云的不良现象,致使好恶不辨,真伪难知。针对这种情况,朱熹就如何...
关键词:文学欣赏 文学批评 论诗 六义 发潭州 人说 说诗 《国风》 陆务观 《小雅》 
兴的界说
《文史知识》1981年第5期123-126,共4页金明凯 
赋、比、兴之说,始见于《周礼·春宫·大师》:'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继而《毛诗·序》将风,赋、比、兴、雅、颂并称诗之六义。至《毛诗正义》又予分解:'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
关键词:《毛诗正义》 六义 《毛传》 郑众 古典诗歌 硕鼠 游女 郑玄注 抒情主人公 各执一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