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拟

作品数:199被引量:18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杨超王沙沙赵千帆毛振华魏中林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新疆大学暨南大学伊犁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探析东部裕固语摹拟词
《现代语言学》2024年第11期779-788,共10页乌日查呼 阿拉腾苏布达 
东部裕固语是阿尔泰语系语言之一。长期以来,东部裕固语摹拟词被默认为虚词,滞后于其他词类研究。鉴于此,本文从语法功能角度,判定东部裕固语摹拟词词类归属,并从意义特征、形态特征和句法特征三个方面入手探析东部裕固语摹拟词特点。另...
关键词:东部裕固语 摹拟词 理据性 
关于“抄袭”与“临摹拟仿抚”
《艺术市场》2024年第9期50-54,共5页徐惠林 
中国画的创作,师古、师造化,无一笔无来处,皆是在借鉴、“临摹拟仿抚”的基础上“迁想妙得”而来。这些年,“抄袭”一词越来越频繁地被人用于审视艺术圈,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平面设计等领域。譬如中国画家抄袭西方画家、当代画家抄...
关键词:当代画家 古代画家 迁想妙得 平面设计 师造化 临摹 艺术圈 抄袭 
李渔诗集倡始之心与半世操觚的矛盾性钩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29-34,共6页张英 
明末清初,龆龄即以诗擅名的李渔,生平作诗千余篇,别具手眼有足采而名海内。笠翁提出,诗歌的意境应为“考诸诗词、罕听罕睹为上的‘意取尖新’”,诗作的字句理当“言无稍故、所言事无不新的‘不攘他人一字’”,诗篇的内容需是“圣贤不无...
关键词:李渔 诗集 诗歌创新 摹拟 
从阅读、吟咏到摹拟:江户“大学头”林家与邵雍《击壤集》
《中国诗学研究》2024年第1期235-248,共14页薛瑞丰 
日本江户时代,掌管文教的“大学头”林家身为朱子学者,文学上却格外青睐邵雍。林家留下了很多阅读《击壤集》的记载,对邵诗评价颇高。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反复摹拟《击壤集》,又在家塾释菜礼上赋诗吟康节,形成了一种传统。林家学者学习...
关键词:林家 邵雍 阅读史 释菜 摹拟 
蒙古语摹拟词的语音构造被引量:1
《满语研究》2024年第1期109-119,共11页阿茹汗 
摹拟词是特殊的音义结合体,包括拟声词和拟态词。蒙古语拟声词和拟态词在内部结构上表现出不同特点,且受语音系统的制约。音节构造上,拟声词倾向于使用简单形式、拟态词倾向于复杂形式。蒙古语之所以有丰富的摹拟词,主要源于一种构词又...
关键词:蒙古语 摹拟词 音节构造 形态特征 
摹拟词语音手段的跨语言考察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阿茹汗 
摹拟词属于普遍而又特殊的类。跨语言调查表明,无论从语音构造还是表达功能来看,摹拟词都呈现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就语音构造而言,摹拟词的语音“特殊”性表现有不同的形式,其中重叠是最典型的语音手段。但在有些语言中变音、语音交替、...
关键词:摹拟词 象似性 语音手段 音义关联 
初中英语词汇语音模拟及教学探索被引量:1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18-25,共8页马永田 
岭南师范学院2021年校级一般项目(YB2016);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中心2023年项目(20234L02)。
基于认知语言学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对初中英语词汇的语音模拟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一些初中英语词汇的语音和意义之间存在着直接模拟、间接模拟和隐喻模拟三种情形,表现为显性拟声词、隐性拟声词和隐喻拟声词。显性拟声词体现了词汇音...
关键词:初中 语音 摹拟 隐喻 
赵翼对杜诗的接受及其意义被引量:2
《杜甫研究学刊》2023年第2期43-54,共12页程蒙 
赵翼推重性灵诗学,其崇杜诗学观念的形成,有一个曲折变化的历程。相隔千载的两位诗家在创作心态和个性特征上表现出较大的差距,但赵翼有着与杜甫几近相同的人生遭际,因而能对杜诗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这集中体现在赵翼对杜诗的诗学思考...
关键词:赵翼 杜诗 创作摹拟 诗歌理念 
鄂伦春民间故事中的摹拟词及其语音象征分析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99-102,共4页孟娜佳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2022年地方语言文字保护项目“鄂伦春经典故事的语言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项目编号:MW-YB-2022052)研究成果。
鄂伦春口述民间故事中使用大量摹拟各种声音和事物形象、状态的摹拟词。部分摹拟词的音义之间具有明显的语音象征,使鄂伦春民间故事的讲述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且有助于记忆和传唱,是鄂伦春民间故事中较为突出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鄂伦春 民间故事 摹拟词 语音象征 
浅论清代山水画中的“仿”“摹”“拟”“临”现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3年第2期172-177,共6页李莉 
“仿”“摹”“拟”“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学习的一个过程,它是画家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领路人,是走进中国传统山水画世界的敲门砖。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师古类作品,来具体认识“仿”“摹”“拟”“临”这四种师古现象,分别从临古中的精...
关键词:清代山水画 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