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书馆

作品数:79被引量:13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熊月之张瑞嵘钱中兵任莎莎王立群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档案研究的美华书馆兴衰史
《国际汉学》2024年第5期48-48,共1页王晓丹 
苏精教授与档案打交道已近半个世纪,他的大部分研究成果如《抗战时期秘密搜购沦陷区古籍始末》《近代藏书三十家》《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上海墨海书馆研究》《马礼训与中文印刷出版》《林则徐看见的世界:〈澳门新闻纸〉的原文与译文...
关键词:美华书馆 档案研究 印刷出版 长文 墨海书馆 同文馆 十九世纪 澳门新闻纸 
墨海书馆科学译书的权力关系探究——以《谈天》为例被引量:1
《上海翻译》2023年第6期78-83,共6页舒艾 熊伟 
湖北省2022年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墨海书馆科学合译活动的文化互动研究”(编号:22Q043);2022年外研社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项目“明清中外科技合译的译者行为研究——以利玛窦和伟烈亚力为中心”(编号:2022111001);湖北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计划项目“十九世纪中前叶(1807-1867)伦敦会科学译介研究”(编号:XJ2021000702)。
在已有的翻译史料研究中,墨海书馆的华人译者往往被刻画为隐形的文字执笔人以及话语权微弱的弱势群体。本文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的翻译研究路径,选取墨海书馆科学合译活动的代表作《谈天》,通过对其进行大量具体的微观语言分析,结合...
关键词:墨海书馆 科学译书 话语权力 《谈天》 李善兰 
墨海书馆译者身份认同研究被引量:2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84-91,共8页轩慧芳 郑元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基地”招标项目“系统翻译论视角下新疆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研究”(XJEDU010715C03)。
19世纪中期墨海书馆内以王韬、李善兰、管小异等为代表的华人译者与西方传教士一起,翻译出版了大量的西方宗教及科学书籍,对中西文化交流及中国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译学界对他们译者身份研究较少。墨海书馆的成立为传统文人转换...
关键词:墨海书馆 译者身份认同 翻译选材 翻译策略 
纪念中国第一部地质学著作《北京西山地质志》出版百年被引量:3
《化石》2020年第2期28-33,共6页吕金波 
"化石"是在远古地层里发现的,当然与地质学紧密相关。汉语中的"地质"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王弼对《易·坤》的注释"居中得正,极於地质,任其自然而物自生"。1853年-1854年,上海墨海书馆出版了英国苏格兰传教士慕维廉的《地理全志》,书...
关键词:地质学 北京西山 地质志 现代科学 墨海书馆 三国时期 慕维廉 传教士 
王韬与墨海书馆传教士的交往考略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19年第2期218-223,共6页花宏艳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申报》文人社会分层及其文学谱系研究”(批准号:15BZW119)的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暨南启明星计划,批准号:15JNQM030)资助
1849年至1862年,王韬受雇于墨海书馆,为传教士翻译《圣经》并参与《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中部分稿件的撰写与润色。此外,王韬还陪同麦都思等人赴上海周边地区传教。1854年受洗之后,他每周日去教堂听牧师讲解《圣经》,领受圣餐。同时,...
关键词:王韬 墨海书馆 传教士 西学知识 
抉择中的身份认同:王韬赴沪后的心理历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111-119,共9页赵维玺 许飞 
文章充分利用增订版《王韬日记》,对王韬赴沪后的心理历程进行了一次详实梳理,进一步展现了其在墨海书馆工作期间,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知识背景与西方文化碰撞时产生的不适与矛盾。传统之名未立的口岸知识分子,希冀自己所译之书的传播,...
关键词:王韬 墨海书馆 口岸知识分子 抉择困境 身份认同 
墨海书馆迁址与停业时间考被引量:4
《清史研究》2018年第2期151-156,共6页王立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墨海书馆西学书籍的翻译;传播与中日社会近代化研究"(项目编号11BWW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为近代上海开埠后西学东渐最重要的据点之一,墨海书馆同时是中国具有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知识分子的摇篮及上海地区的文化中心,在中国印刷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墨海书馆迁址与停业时间是学术界关注已久的问题,很多...
关键词:墨海书馆 时间考 停业 迁址 近代资产阶级 文化交流史 西学东渐 上海开埠 
晚清中国译学先驱者的文化认同困境——以墨海书馆秉笔华士代表人物为例被引量:3
《理论月刊》2017年第8期85-89,共5页张瑞嵘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晚清中国的大门以后,西方文化与科技随之强势传入,一批近代早期知识分子在历史机缘和个人遭遇的双重推动下,成为了中国最早受雇于西方书馆翻译西学著作的译者——秉笔华士。但他们始终受到"夷夏之辨"等传统思...
关键词:秉笔华士 晚清中国译学 文化认同 夷夏之辨 
从《漫游随录》观王韬现代化思想的形成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第31期112-113,共2页何联宜 
王韬,原名王利宾,字兰瀛。后因上书太平军逃亡,改名为王韬,字子潜,号仲弢。王韬17岁便以第一名的成绩入县学,成了秀才。后于“墨海书馆”编译期间,不断抨击清政府的弊端,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将改良的希望寄托在太平天...
关键词:《漫游随录》 现代化思想 王韬 太平天国 墨海书馆 清政府 太平军 上书 
论墨海书馆里中国文人的影响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7期49-50,共2页曹荣荣 
墨海书馆在上海开埠以后到1860年是最值得重视的西书翻译印刷及出版机构。墨海书馆中有一个中国文人群体,在译介西书和引进西学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锁定这样一个群体,从三方面入手,以译介西书为线索,来分析中国文人这样一个群体...
关键词:墨海书馆 中国文人 译介西书 影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