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齿棒状杆菌

作品数:16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陈琦徐建华马柯吴巧娟吴宗伟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工业微生物》《微生物学通报》《发酵科技通讯》《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钝齿棒杆菌T6—13的诱变株TH—89大罐发酵条件探索
《工业微生物》1992年第6期35-38,共4页戚宗善 王岁楼 
关键词:钝齿棒状杆菌 诱变株 发酵 
钝齿棒状杆菌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第2期182-187,共6页管玉霞 
本工作对钝齿棒状杆菌AS1.542及其产赖氨酸诱变株253(AEC),365-25P-3(AEC,Hosor^-)赖氨酸分枝途径的第一个酶DDP Sase进行初步纯化,研究天门冬系氨基酸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对钝齿棒状杆菌AS1.542的赖氨酸生物合成调节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发...
关键词:二氢吡啶 二羧酸 合成酶 赖氨酸 
DL-丙氨酸发酵研究被引量:3
《发酵科技通讯》1991年第4期30-33,共4页方序 叶俊英 
谷氨酸生产菌株G_(1-1)有一定量的DL-丙氨酸积累,经EMS诱变,从6-巯基嘌呤抗性株中选育到一株DL-丙氨酸积累提高的菌株P_(1412)。经发酵条件研究,在玉米浆2.0%,磷盐0.2%,pH控制在7.5—7.0,较低的风量条件下,摇瓶发酵能积累32mg/ml的DL...
关键词:发酵条件研究 摇瓶发酵 玉米浆 发酵罐 谷氨酸发酵 发酵研究 丙酮酸 发酵液 钝齿棒状杆菌 丙氛酸 
发酵科技通讯1990年第19卷(总71—74期)目录
《发酵科技通讯》1990年第4期56-58,共3页
关键词:发酵科技通讯 谷氨酸发酵 发酵罐 钝齿棒状杆菌 微生物工程 中和液 逆流冷凝器 谷氨酸钠 浓缩锅 经验交流 
阻遏钝齿棒状杆菌噬菌体感染T_(6-13)菌的化合物研究
《发酵科技通讯》1990年第3期1-8,共8页邓继先 戴景林 陈琳 宋新荣 黄子才 王永泰 冯维熙 杨镇华 石瑞祥 李国方 任宁 石太华 黄春祥 
前言 L—谷氨酸生产是当前最大的发酵行业之一,噬菌体污染是此行业的一个严重问题,往往造成生产中止和重大经济损失。就目前而言,要防止噬菌体的污染还存在许多难题,国内外不少人曾对此进行过探讨,尚未完全解决。要解决这一问题一般都...
关键词:钝齿棒状杆菌 发酵行业 重大经济损失 半固体培养基 发酵液 摇瓶试验 谷氨酸发酵 初筛 草酸钠 琼脂平板 
化学阻遏剂在L—谷氨酸生产中初步应用
《发酵科技通讯》1990年第3期9-10,共2页黄春祥 王国学 
前言在L—谷氨酸发酵生产中噬菌体污染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每年都要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在发酵过程中噬菌体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常规的方法就是倒罐、清洗、各种方法消毒灭菌处理,此后再进行生产,这样不仅损失严重,而且费时费力,其至需...
关键词:谷氨酸发酵 消毒灭菌 倒罐 言在 钝齿棒状杆菌 发酵初期 发酵周期 葡萄糖浓度 军事医学科学院 发酵罐 
阻遏钝齿棒状杆菌噬菌体成果鉴定会在如东丰利镇召开
《发酵科技通讯》1990年第2期56-56,共1页邱志成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上海天厨味精厂、如东生物化学厂协作研究的阻遏钝齿棒状杆菌噬菌体感染T6-13菌的化合物成果鉴定会6月5日在江苏如东县丰利镇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内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部分工厂...
关键词:钝齿棒状杆菌 成果鉴定会 丰利镇 上海天厨味精厂 如东 鉴定小组 科研单位 协作研究 对数生长期 领导小组 
L-谷氨酰胺发酵研究初报
《发酵科技通讯》1990年第2期16-18,共3页方序 叶俊英 郭红樱 朱才铨 吴文琴 
本文对钝齿棒状杆菌ZM1-1发酵生产L-谷氨酰胺及副产品进行了初步研究。初步表明,发酵培养基中玉米浆、Zn^(2+)和通气量对L-谷氨酰胺积累影响较大;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4—16%,NH_4Cl 4%,玉米浆1.4—1.8%(V/V)、装液量20—30ml(50...
关键词:钝齿棒状杆菌 玉米浆 三角瓶 装液量 发酵培养基 发酵研究 谷氨酸发酵 装量 通气量 发酵液 
高产谷氨酸菌株G1-1的选育及生产试验被引量:5
《发酵科技通讯》1989年第4期13-16,共4页方序 郭红樱 陈敏 
用铜蒸汽激光加氯化锂复合处理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T6-13,经摇瓶筛选、单菌落分离,选育出3株高产谷氨酸菌株G1-1、5—20和5—21。其中菌株G1-1平均产酸8.26%、转化率62.18%,最高产酸述9.65%,转化率达68.92%。在...
关键词:G1-1 单菌落 钝齿棒状杆菌 谷氨酸发酵 平均转化率 试生产 摇瓶 钝齿棒杆菌 基本培养基 对数生长期 
N_2激光对钝齿棒状杆菌的效应被引量:1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第4期419-422,共4页赖素聪 郑志成 黄伟 杨胜利 邱万兴 杨栋 
应用不同剂量的N_2激光辐照钝齿棒状杆菌,探讨其对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结果表明,N_2 激光对细胞的生理生化和遗传特性有明显的诱变效应,效应强度因辐照剂量的不同而不同。16 min以下剂量的辐照组,其细胞的生长...
关键词:N2 激光 钝齿棒状杆菌 生物学效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