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

作品数:849被引量:9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姜异新李成晴翁礼华王淦生刘玉娥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洛阳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今雅俗本无拘——周啸天诗词管见
《文史杂志》2025年第3期27-30,共4页陶武先 
周啸天诗词具有以下特点:一、能辩证古今,较好地衔接了古今人事;二、雅俗共赏,在高雅与通俗之间切换自如;三、见解独到,每有创新之意。
关键词:今人古人 心向底层 不落窠臼 
鲁迅故里开启历史与今人的温情对话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5年第15期12-12,共1页
浙江绍兴“鲁迅故里”景区撤除了23处隔离栅栏和隔离线,除鲁迅祖居20处外,鲁迅故居德寿堂和三味书屋思仁堂、小堂前的隔离线和隔离栅栏也被撤去。刻着“早”字的鲁迅儿时课桌,从绍兴鲁迅纪念馆文物库房里“走”出来,展陈到鲁迅纪念馆一...
关键词:鲁迅祖居 德寿堂 隔离线 三味书屋 隔离栅栏 
今人不见古时月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25年第1期72-72,共1页张汝佳 
诗至李唐,境界始阔。初唐陈子昂标举建安骨力,复归风雅,遂变梁、陈之旖旋,启盛唐之先声。《登幽州台歌》一诗出,苏世独立,横扫六朝金粉,道尽千古悲戚,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凄炝苍凉,念之泪下。登高而悲者,岂陈子昂一人哉?晋羊枯乐游山...
关键词:六朝金粉 建安骨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登高 悲戚 情难 风雅 
民国时期中国古典文论研究界“工诃今人”现象观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4-24,共11页刘文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国时期的中国古典文论研究”(21BZW023)。
民国学界富于批评精神,这一点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古典文论研究界也表现明显。他们既工诃古人,更工诃今人。他们批评“喜谤前辈”的“今之少年”,批评以西方文艺之眼光与见解检讨国学,批评“衡文及乎异域”的时代现象,批评今之称赞《文心...
关键词:民国学界 中国古典文论研究 工诃今人 文学批评 
今人诗词意象的现代意味
《扬子江(诗刊)》2024年第5期69-73,共5页赵汗青 
今人在诗歌创作时面对古诗词这一宏大传统势必感到焦虑——古汉语是最适合诗歌的语言之一,其诗词艺术达到的巅峰让后世叹为观止。如何将当代日常语言和生命主题融入诗词形式,这是传统文学留给我们的巨大命题。“20世纪诗坛的真实状况是...
关键词:生命主题 诗词创作 诗词艺术 古诗词 格律诗 自由诗 日常语言 现代意味 
古人,今人——蒋兆和晚年杜甫画像与自我认同
《收藏》2024年第9期108-110,共3页吴雪 
蒋兆和(1904—1986)这个名字在近代美术史的书写中是与《流民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幅巨作诞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苦难的旧中国,这时期也是蒋兆和创作的盛期,随着新中国成立,社会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战争结束,人民当家作主,流...
关键词:蒋兆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流民图》 人民当家作主 近代美术史 自我认同 表现对象 何去何从 
王阳明心学思想下“学书即行”的书法艺术主张——对今人书法学习问题的反思
《文学艺术周刊》2024年第16期16-18,共3页张哲 
王阳明以“知行合一”看书法,说:“学之始,固已即是行矣。”[1]故可知王阳明“学书即行”的书法艺术主张,强调学书的开始既是“知”,也是“行”。本文以“学书即行”看当今学书存在的部分误区,进行反思,试图找出症结所在。
关键词:王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 书法学习 书法艺术 症结所在 反思 
材料作文“古人、今人、后人”升格指导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4年第23期48-51,共4页王淦生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②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王羲之《兰亭集序》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关键词:《兰亭集序》 材料作文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升格指导 王羲之 
国之大美,今人共守
《作文成功之路》2024年第32期1-1,共1页蒋梦翔 何平(指导) 
上下五千年,中国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行者,步履坚定而风尘仆仆,其足迹便是积淀深厚、璀璨夺目的文化。每一件青铜玉器,每一片竹简木读,不仅是历史长河中静默的见证者,更是滋养华夏儿女文化血脉的不竭“源泉”。
关键词:璀璨夺目 上下五千年 文化血脉 竹简 见证者 
今人作意古成新——论篆刻“残破”艺术语言的构建
《艺术评鉴》2024年第7期33-38,共6页曹培 
阜阳师范大学2023年度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美育先行理念下高校师范生书法课程实施研究,项目编号:2023JYXM0034。
在美学领域,“残破”被视为一种有待实现完形的美。在古代印章中,“残破”指的是因自然环境侵蚀或受外力损毁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状态,是一种不可复刻的自然质朴之美。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深入研究以及篆刻家篆刻实践的梳理,揭示了“残破”...
关键词:“残破” 艺术 审美价值 美学表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