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表现

作品数:88被引量:929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张谊生史文磊刘莹邵琛欣刘丹青更多>>
相关机构:延边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哪能”的语用否定用法及立场表达功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17-120,共4页葛锴桢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互动视角下汉语语用否定立场表达的语体变异研究(2025-ZDJH-861);河南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互动交际中汉语口语否定性立场表达研究(SKJYB2023-12);河南理工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汉语否定性立场表达研究(2023XQG-03)。
“哪能”作为语用否定时在句法上常与状中、动宾、动补等谓词性成分共现,也可与句子、语气词、代词等成分共现,单用的情况较少。共现成分大多是对前文内容的重述,体现了“哪能”对前文内容表述适宜性的否定,这与语用否定的特征相吻合。...
关键词:“哪能” 语用否定 句法表现 立场表达 语气词 
汉语普通双名黏合语的句法表现与语义特征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4期79-90,共12页王灿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编号:DF2023YS08)资助。
现代汉语中两个表示人的名词可直接结合,形成黏合语。本文重点从核心成分、标记性、语义信息和主观性四个方面对这种黏合语作较为细致深入的考察与分析。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区分表人名词的下位类型,比如是否为专有名词,是否为亲属名词或...
关键词:黏合结构 限定语 补足语 句法表现 语义特征 
湖南祁东方言的介词“得”
《中国方言学报》2023年第1期218-231,共14页王毅 
湖南祁东方言的介词“得”可以引进不同的题元角色,包括接受者、受益者、有生方向、受使者、被动施事、工具。本文讨论它们的句法特点,并分析语义来源。
关键词:湖南祁东方言 湘语 “得” 句法表现 给予义 使役义 
“不带X的”的句法表现及话语立场表达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46-51,58,共7页刘德贝 武钦青 
2021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现代汉语语气副词评价立场的表达研究”(AHSKQ2021D192)。
“不带X的”分布于话轮之首、话轮之中和话轮之尾,也可单独作为一个话轮。“不带X的”中“X”的功能类别主要是谓词性成分,也可以是体词性成分;“X”的构造单位主要以单词或词组为主,还可以是小句;“的”表达的是对事态X的断言、承诺、...
关键词:“不带X的” 句法表现 话语立场 交互主观性 
从信息结构的句法表现看上古汉语“吾、我”之辨
《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3年第6期37-56,共20页史文磊 刘莹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分析性词汇语法特征的历时演变研究”21BYY032);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基本词汇历史演变研究”(16JJD740015)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信息结构(焦点、话题)的句法表现对上古汉语的“吾、我”之别做了进一步的论证。对《论语》《左传》“吾、我”用例的穷尽性调查发现:(1)主语如是第一人称代词且是焦点或话题时,用“我”不用“吾”;这一点已...
关键词:上古汉语 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之别 焦点 话题 
从信息结构的句法表现看上古汉语“吾、我”之辨被引量:1
《当代语言学》2023年第1期101-124,共24页史文磊 刘莹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分析性词汇语法特征的历时演变研究”(21BYY032);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基本词汇历史演变研究”(16JJD740015)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信息结构(焦点、话题)的句法表现对上古汉语的“吾、我”之别做了进一步的论证。对《论语》《左传》“吾、我”用例的穷尽性调查发现:1)主语如是第一人称代词且是焦点或话题时,用“我"不用“吾”;这一点已有...
关键词:上古汉语 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之别 焦点 话题 
“没说的”的多功能性及其句法表现
《华文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4期1-6,26,共7页李宗江 
“没说的”本是个具有多种语法关系的歧义短语,其中一种为动宾短语,表示“无话要说”,在现代汉语中,它发生了词汇化,成为口语中的常用习语,产生了多种意义,包括表示评价、表示程度和表示情态等不同的意义和功能,本文将描写“没说的”的...
关键词:“没说的” 多功能性 句法表现 教学意义 
从"事实"出发研究汉语的叙实谓词——评《汉语叙实谓词研究》
《语言研究集刊》2021年第2期168-174,共7页胡建锋 
研究叙实谓词须从"事实"出发,叙实性强弱影响宾句的自由度,这可以从句法上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汉语的叙实谓词系统,不仅包括情感动词,还包括情感形容词,而且后者的叙实性强于前者.叙实性对宾句句法功能的限制性,在共时和历时平...
关键词:叙实谓词 系统 句法表现 
上古汉语名源动词的语义结构和句法功能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115-124,共10页袁健惠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名源动词历史演变研究”(19BYY16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语言视域中汉语修辞与词汇语法互动研究”(20&ZD298)。
名源动词是上古汉语语法系统中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从语义类别看,该时期的名源动词主要分为8类;从语义结构和句法表现来看,不同语义类别的名源动词都跟一定的语义结构相对应。名源动词的语义结构决定其句法功能。上古汉语名源动词在句...
关键词:上古汉语 语义结构 句法表现 句法功能 
新兴网络流行词“宝藏”探析
《学语文》2021年第3期92-95,共4页陈丽琴 
2020年度南昌师范学院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研究成果。
作为名词使用的“宝藏”一词在古汉语中的含义为“储藏的珍宝或财富”,其句法功能基本是作宾语。但在当今的网络语言环境中,“宝藏”一词却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其词义和指称对象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
关键词:宝藏 词义演变 句法表现 衍生机制 流行原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