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意

作品数:26被引量:17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高艳王坦陈玲赖韵曲班秀萍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厦门大学山东体育学院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更多>>
相关期刊:《集团经济研究》《今日辽宁》《当代教育科学》《中学科技》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STEM:让科学课堂绽放精彩
《新一代(理论版)》2019年第22期128-128,共1页岳静梅 徐缓 
STEM课程使科学教学从单一走向综合,使科学课堂变得更加趣味盎然的,积极活跃,学生更善于思考,富有创意,也更乐于生活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今,我们的STEM课程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科学课堂也是特点鲜明:乐于合作,注重创...
关键词:STEM 生活化 创新思维 技术工程 科学创意 
幼儿园科学创意表演活动的组织策略探究被引量:1
《成才之路》2019年第15期73-73,共1页杜青晨 
科学小创演不同于单纯的儿童剧表演,不是简单地让幼儿表演,而是根据环保科技主题,结合园所实际背景,以创意表演为载体,幼儿、教师、家长积极参与,自创、自编、自演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应在剧本创编、道具制作、指导策略等方面加强幼儿...
关键词:幼儿 创意表演 科学 探索能力 
旋转的舞蹈小人
《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版)》2018年第11期28-29,共2页
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喝矿泉水,喝完的瓶子往往就被扔掉了。如果把废瓶盖收集起来,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出一款好玩的科学创意玩具,并让孩子动手又动脑,在游戏中了解到有趣的科学原理,你还会将手中的废瓶盖扔掉吗?来,一起试试...
关键词:小人 舞蹈 旋转 科学创意 科学原理 矿泉水 瓶盖 孩子 
科学创意小达人
《科普童话(恐龙寻踪)》2017年第12期42-43,共2页
旋转木马:这是我们的一个科学课作业,它中间是普通的塑料瓶子,最上面放了一个光盘,再粘上些旧的头花,这几个小马就是用黏土捏的。
关键词:科学课 创意 塑料瓶 
看,这些都是孩子的逆天发明
《第二课堂(A)》2017年第6期23-25,共3页
可以用舌头控制的鼠标、鼓励小朋友做家务和存钱的智能储蓄罐、懂得看人眼色的轮椅……你一定想象不到,这些脑洞大开的科学创意都已经变成现实,而它们的发明者都是孩子!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领教一下这些孩子的奇思妙想吧!多功能沙滩物品...
关键词:发明者 孩子 科学创意 奇思妙想 小朋友 多功能 物品 沙滩 
“舌尖上的基因”科学创意宣传活动
《中国科技教育》2017年第1期28-29,共2页张亚 
活动依据 城市科学节的举办(天时):城市科学节是目前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学传播活动,2014年首次在我国北京举行。借此平台,能够更好地宣传科学,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科学创意 宣传活动 基因 城市科学 传播活动 社会影响 影响力 国际 
思想是不能用钱砸出来的
《乡镇企业导报》2015年第5期28-29,共2页资中筠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发表了题为“真正的美国梦之队”的文章,认为思想是不能用钱买的。民主制度与市场经济与人才相结合就能产生奇迹。他说美国真正的竞争力在于人才。文章开头说他出席了一场隆重的晚宴,列举了一连串出席嘉...
关键词:《纽约时报》 文章开头 杰出人才 科学创意 弗里德曼 专栏作家 市场经济 民主制度 
三大展区精彩纷呈 韩国办科学创意展
《中国会展》2014年第23期30-30,共1页张丹 
本刊讯 韩国规模最大的科学技术体验活动“大韩民国科学创意盛典”于近日在釜山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关键词:科学创意 韩国 展区 国际会展中心 大韩民国 体验活动 科学技术 釜山 
“电流的磁效应”科学创意教育教学活动
《中国科技教育》2014年第6期26-28,共3页叶笛 
该项目获得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科技教育方案类一等奖.
方案背景 当前,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外活动。然而,科学课堂教学其实是应该成为“主阵地”的。如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融合,使二者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呢?对此,本人针对初中科学学科中“电流的磁效应”这一...
关键词:科学创意 教育教学活动 电流 青少年科技教育 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 有机融合 相得益彰 
有效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辟科学创意室,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考试周刊》2013年第83期184-184,共1页周丽敏 
走进自然,融入自然,感受自然,这是开设自然资源创意室的初衰。让幼儿参与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区域活动,密切家因联系,开展一系列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积极性,激发幼儿求知欲,进而不断完善园本课程。
关键词:农村自然资源科学创意室 幼儿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