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与不可能

作品数:70被引量:19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宪章马文广李心释王一方樊磊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斯坦利·费什论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可能与不可能——兼及理论的跨学科性与反学科性被引量:1
《文艺理论研究》2023年第1期79-87,共9页陈后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二十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学批评界的后批判转向研究”[项目编号:22BWW005]阶段性成果。
费什在理论的跨学科冲动中捕捉到一种更加根本性的反学科倾向,这在他看来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虽然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昭示了一个内在的理想目标,但用一个基于非学科或反学科原则的体系永久取代学科制度并不现实。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前...
关键词:斯坦利·费什 跨学科 反学科 批评理论 
翻译之可能与不可能--对翻译问题的哲学思考
《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第1期40-46,共7页严春友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存在之思》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FZXB046。
该文以翻译问题为例分析语义的可传达性和转换问题。德里达认为翻译是不可能的,这只强调了事情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还存在着翻译的可能性。只有在绝对的意义上,德里达的说法才是成立的,因为翻译成另一种文字已经发生变异,每个文字都有...
关键词:翻译 语言 不可翻译 可翻译 翻译度。 
20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主体性的可能与不可能——电影《黑炮事件》中的象棋
《文学与文化》2021年第3期114-120,共7页杨宇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物象研究”(批准号:20CZW007)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形象成为人们想象历史的主体,被寄予了启蒙希望。80年代中期的电影《黑炮事件》呼唤知识分子挣脱枷锁,实现自由解放,获得自我主体性。电影中的知识分子赵书信寻找黑炮棋子,找回棋子,并把这一棋子丢入棋盘,整个过程...
关键词:《黑炮事件》 知识分子 主体性 20世纪80年代电影 
论当代诗歌中“反隐喻”的可能与不可能
《江汉学术》2015年第6期54-59,共6页李心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朦胧诗以来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问题研究"(11BZ096)
20世纪后半叶,中外诗坛均出现过反隐喻的写作动向。西方的反隐喻是后现代艺术观念影响的自然结果,它厌倦诗歌中的语言智性,反对高峰现代主义;国内的反隐喻肇始于对朦胧诗语言同质化的反抗,反对隐喻的表意套路及其造成的审美疲劳。二者...
关键词:隐喻 反隐喻 当代诗歌 现代诗 语言学 
“文学图像论”之可能与不可能被引量:52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20-28,1,共9页赵宪章 
作者主持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图像论"(12AZW005)的阶段性成果
从19世纪到20世纪,文学理论的母题经历了从"文学与社会"到"文学与语言"的蜕变,并且正在朝向21世纪的"文学与图像"渐行渐近。后者作为新世纪之"新学",参照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像论",可将其命名为"文学图像论"。"文学图像论"认为应当回到...
关键词:文学 图像 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