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说与不可说

作品数:27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韩东屏郭春丽王凤邢东风李晖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外语学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公关世界》更多>>
相关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可说”与“不可说”:技术哲学视域下师生关系的探析与重构
《教育科学研究》2024年第10期28-35,共8页马祥 唐汉卫 
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基于公共理性的青少年公正观培育研究”(BEA240072)的成果之一。
随着科技时代的变革与绩效社会的形成,“不可说”与“可说”的哲学内涵发生异化,两者由对立关系逐渐转向“超—可说”与“去—可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网络空间加持下的“可说”暴力裹挟风险、“超—可说”暴力冲击下人的自我剥削式表...
关键词:技术哲学 师生关系 “可说” “不可说” 
数理逻辑下维特根斯坦的可说与不可说问题探究
《西部学刊》2023年第13期58-61,共4页黄恩浩 
维特根斯坦在其著作《逻辑哲学论》中对语言本身的规范性进行了探究,意图通过逻辑图示的提出明确可说与不可说部分的界限。对此问题的探究,通过数理逻辑的方式,以集合和图象的说明方式,分别从概念本身和反证法两个方面论证了该界限本身...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 逻辑图示 数理逻辑 可说与不可说 
美的误解——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中美的可说与不可说
《哲学进展》2021年第4期300-307,共8页于婉璐 
维特根斯坦从语言哲学角度对美学进行了彻底地批判,他以澄清对美的误解进而对一系列哲学问题进行治疗,对以往形而上美学提出的问题加以划界,以正向期待的满足在放弃对美本质探讨的基础上回归生活考察语言本身,进而打破美学难题中陷于含...
关键词:美学 语言游戏 正向期待 生活形式 
维特根斯坦前期思想之可说与不可说
《公关世界》2020年第14期156-157,共2页陈蓉 
维特根斯坦是系统地从语言角度思考世界的第一人,《逻辑哲学论》是其前期思想的集中体现与表达,而"可说"与"不可说"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维特根斯坦前期在语言中划出一条严格的界限,可以说清楚的、有意义的命题是谓"可说",而根本无意...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前期思想 可说与不可说 
维特根斯坦之梯:“可说”与“不可说”之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30-32,共3页方淑瑶 赵妙法 
"可说"与"不可说"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可说"是指可以说清楚的、有意义的命题,主要是自然科学命题。"不可说"主要包括"伦理"、"美学"、"形而上学"等不表达关于世界的事实的东西。维特根斯坦认为,凡是不可说的...
关键词:《逻辑哲学论》 可说 不可说 梯子 
小说之可说与不可说
《作品》2015年第4期91-95,共5页岳雯 
大雪封门日,拥被读红楼。今年冬天,北京的大雪一直没落下来,但不妨碍重新读《红楼梦》。与许多少年一样,我也在十几岁的年纪不止一次读过红楼。但不得不说,我自以为自己读懂了,而其实并!没!有!此次拿起书来,就像与熟悉的陌生人重逢——...
关键词:《红楼梦》 小说 陌生人 熟悉 字句 
可说与不可说之间——维特根斯坦音乐美学思想研究
《音乐创作》2015年第2期168-170,共3页乔春友 
维特根斯坦是作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而闻名于世的,然而他对音乐所进行的美学思考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虽然这方面的思想并未以专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他对音乐、艺术和美的热爱以及对它们的深刻反思却像一股汹涌的暗流潜藏...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逻辑分析 音乐游戏 生活形式0 
《等待戈多》中的“可说”与“不可说”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年第10期115-116,共2页刘常轩 
《等待戈多》中的人物语言无休无止却毫无意义,甚至失去了语言最起码的沟通功能,这恰恰印证了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的理论。剧中的"可说"展现给读者有限的信息,但更多的意图与隐藏信息是通过"不可说"得到诠释与解码的。而剧作家贝克特...
关键词:《等待戈多》 “可说” “不可说” 维特根斯坦 
可说与不可说——维特根斯坦逻辑的形而上学思想研究
《哲学研究》2014年第7期92-98,128,共7页李蜀人 
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所的资助
一 在维特根斯坦看来,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理由还不充分,对于语言和逻辑的关系还不十分了解,而日常语言分析学派还没有看到语言的本质。因此,他认为,必须将语言和逻辑联系在一起来研究,从中找到人的认识边界。而一旦认识...
关键词:逻辑实证主义 维特根斯坦 形而上学思想 语言的本质 拒斥形而上学 分析学派 日常语言 逻辑联系 
言与非言的多模态隐喻研究被引量:12
《外语学刊》2013年第2期12-16,共5页王凤 
本文从多模态角度探究隐喻理论,论证言与非言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阐述多模态隐喻的定义、认知符号学理论基础及空间工作机制,依据多模态隐喻的空间工作机制解析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可说与不可说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 文字与非文字 可说与不可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