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诗教

作品数:40被引量:3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靳健黄克剑陈霞阳欣张露颖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艺术广角》《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常规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论“兴于《诗》”与孔子诗教的存在论意蕴——从两种论《诗》进路的差异谈起
《哲学门》2024年第2期96-115,共20页黄子洵 
孔子诗教以“兴于《诗》”为其纲领。孔子及其门人对《诗》进行引申触类式的义理诠释,可谓“兴于《诗》”的具体彰显。孔子诗教着眼于“兴”,其意义并非局限在审美体验或道德情感之感发等层面,而是具有存在论层面的关怀。兴于《诗》的...
关键词:孔子 《诗》 诗教  
孔子诗教美育的双维理路
《艺术广角》2024年第5期60-67,共8页潘端伟 
发掘中华美育精神的文化基因,须深入研究孔子诗教中的美育思想。诗教与美育最佳契合处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又是立足于现世情境的,形成一种情感与情境相结合的整体性思维。孔子诗教美育即以情感的生发、情境的生成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为理...
关键词:孔子 诗教 美育 情感 情境 
“诗”与“仁”--论孔子诗教的哲学意义被引量:2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30-37,共8页许春华 王欣 
孔子诗教是对周人诗教的哲学变革。孔子诗教以“礼义”为选取标准,以“兴观群怨”为思想结构,获得了“仁”之本质规定。孔子诗教推行对话式、兴发式教学方式,兴发式是师生共同对道德精神的召唤,对话式是师生平等主体与思想者之间的对话...
关键词:  孔子诗教 哲学意义 
借鉴孔子诗教理论,培养古诗词鉴赏能力
《语文教学通讯》2022年第12期59-61,共3页蒋明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借鉴孔子诗教理论,将古诗词阅读和掌握语言结构、展开迁移运用、提升人格修养结合在一起,获得全面成长。结合细读法学生能体验声律特点,关注修辞注解;结合实用法学生能展开再度创作和个性创作;结合文化法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孔子诗教 古诗词鉴赏 
从《三吏》《三别》看杜甫对孔子诗教精神的弘扬被引量:1
《汉字文化》2021年第3期40-41,共2页吴燕 
"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在经过汉儒的演绎后,带上了明显的政治色彩,成为维护正统的工具。以"思无邪"为主旨的孔子诗教观与之相比,指涉范围更广,也更具有生命力。而接受传统儒家教育的杜甫,在作品中同时传达了以上两种诗教观念。《三吏》《...
关键词:诗教 孔子 思无邪 《三吏》《三别》 
孔子“诗教”的核心观念
《人生与伴侣(国学)》2020年第8期48-49,共2页刘恒 
孔子是儒家“诗教”的创始人,“诗教”一词出自《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教”自产生以来,对其探源阐释颇多,将孔子的诗教与其门人对其思想进行阐释的《礼记》结合到一起来看,其核心观...
关键词:温柔敦厚 诗教 《诗》教 核心观念 《礼记》 孔子 
重建理解:基于诗教的源流与内涵被引量:4
《教育研究与评论》2020年第3期16-22,共7页邢晔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基于跨界融合的诗教活动课程实践与理论研究”(编号:B-b/2018/02/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于诗教,当下存在系统性的重大误解、结构性的视域缺失和普遍性的路径焦虑,需要我们面对时代挑战、课改重任,基于诗教的源流与内涵去重建理解。就本体而言,诗教经历了从“《诗》教”到“诗教”的时代转化;就价值而言,诗教发生了从“教...
关键词:诗教 孔子诗教 儒家诗教 当代诗教 人的存在 
孔子“诗教”的核心观念
《意林文汇》2020年第9期58-59,共2页刘恒 
孔子是儒家"诗教"的创始人,"诗教"一词出自《礼记·经解》:"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教"自产生以来,对其探源阐释颇多,将孔子的诗教与其门人对其思想进行阐释的《礼记》结合到一起来看,其核心观念主要有...
关键词:温柔敦厚 诗教 《诗》教 核心观念 《礼记》 《礼记·经解》 孔子 
论孔子诗教与梁启超小说美学之异质同构
《读天下》2016年第16期357-357,共1页王娟 
梁启超构建自己以推崇小说为核心的美学思想,虽说启发于西方,但却与孔子'诗教'传统存在异质同构关系,表现在强调文艺服务政治、文艺之感染力、建构文艺审美功用理论。
关键词:孔子诗教 梁启超 小说美学 异质同构 
孔子诗教与礼乐观发凡被引量:1
《现代哲学》2016年第5期103-108,共6页李振纲 芦莎莎 
孔子诗教的思想主旨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用敦厚纯洁的情感提升人的理想、道德、人格、情操。敬莫大于"礼",隆礼是华夏文化的根本特色,也是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援礼入仁、质重于文、和谐有序、严责僭礼构成孔子礼教的人...
关键词:孔子 诗教 礼乐 人文关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