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歌创作

作品数:12被引量:4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和平戴嘉枋陈煜斓陈净野郭常英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文史知识》《励耘学刊》《文艺生活(中旬刊)》《史学月刊》更多>>
相关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略论《诗经》典礼仪式乐歌创作的典范性
《励耘学刊》2021年第1期84-108,397,398,共27页亓晴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5批面上资助项目“《诗经》模式化书写研究”,项目编号:2019M652530;河南省教育厅202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周代礼乐背景下的《诗经》模式化书写研究”,项目编号:2020-ZZJH-071。
《诗经》中的郊庙祭祀、燕飨祝颂等典礼仪式乐歌为后世同类仪式乐歌创作确立了典范。首先,后世郊庙祭祀乐歌、燕飨祝颂乐歌在书写内容方面延续了《诗经》乐歌的仪式化特色,完全依据仪式需求进行书写;其次,《诗经》郊庙祭祀乐歌的言说主...
关键词:诗经 仪式乐歌 仪式化 典范性 
探讨沈心工学堂乐歌创作的美学特征——以旧曲翻新的方法为例被引量:2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年第2期123-123,134,共2页李丹 
沈心工创作的学堂乐歌作品中,大量乐歌都运用了旧曲翻新的作曲方法,这种方法包含有各种具体创作手段,抽取乐句、整合运用、扩充乐段、前后颠倒、同歌异曲等等,本文着重探讨抽取乐句、整合运用这两种不同的创作手段给新乐曲赋予不同...
关键词:沈心工 学堂乐歌 旧曲翻新 审美 
“从军乐”与“祈战死”——中国近代“尚武”精神的提出与乐歌创作被引量:2
《文史知识》2011年第8期17-27,共11页李静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编年”(批准号:10YJC760037)阶段性成果
军事歌曲一直是现代军队文化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优秀的军事歌曲还会走入人民的生活,被广为传唱。而其所宣传的“团结”、“战斗”、“奉献”、“英雄主义”等精神,也对大众文化与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在...
关键词:乐歌 精神 尚武 中国 创作 近代 军乐 思想政治工作 
李叔同乐歌创作音乐思想管窥被引量:3
《音乐天地》2011年第6期49-51,共3页井碧媛 
李叔同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早期音乐启蒙思想的倡导人之一,特别是在学堂乐歌的创作方面有他个人独到的见解。本文从李叔同的学堂乐歌创作角度,对他留日前后音乐观、音乐观的变化以及变化的...
关键词:学堂乐歌 创作角度 音乐思想 李叔同 新文化运动 启蒙思想 音乐观 艺术家 
浅论日本音乐对学堂乐歌创作的影响——以沈心工的作品为例
《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年第6期40-41,共2页毛由云 
一、学堂乐歌产生时代背景分析 中日音乐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始于秦汉,尤其自唐代以来,两国音乐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无论是日本的歌曲、乐曲或是乐器发展,都大量借鉴了中国音乐文化。但自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质的转变,国势衰...
关键词:音乐文化交流 学堂乐歌 日本 作品 创作 中国音乐文化 鸦片战争后 产生时代 
日本学校唱歌对李叔同学堂乐歌创作的影响被引量:3
《史学月刊》2008年第1期128-130,共3页郭常英 
关键词:学堂乐歌 日本学校 李叔同 创作 唱歌 中国近代 审美取向 实践者 
渴求新知与崇尚传统——李叔同“学堂乐歌”创作的文化取向及其意义被引量:6
《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170-176,共7页陈煜斓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百年唱诗的文化透视>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6B084
李叔同的“学堂乐歌”创作是一种“别求新声”的现代追求;是一种不失传统的现代创新。他要借助西方的美学情调,推崇中国的精神内核。他的歌词创作未完成文学语言由古代韵文向现代白话的彻底转变,但从形式上打破了旧韵文的传统格局,而且...
关键词:学堂乐歌 李叔同 审美取向 历史局限 
论李叔同任教杭州时的学堂乐歌创作被引量:3
《嘉兴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129-135,共7页陈净野 
在中国近代学堂乐歌创作领域,李叔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任教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期,又是他学堂乐歌创作的高峰期。这个时期的作品,数量多、品种齐、艺术水平高,同时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探讨李叔同这一时期的学堂乐歌作品,对研...
关键词:李叔同 学堂乐歌 杭州 研究 
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研究被引量:5
《中国音乐学》2005年第2期99-104,共6页杨和平 
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建立与发展的过程里,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先行者和启蒙者,他们通过音乐教育和创作实践,为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他们的思想时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近代著名启蒙音乐教育家李叔同为中心,从分析...
关键词:李叔同 先器识而后文艺 以学生为本 爱国奉献 乐歌创作 《音乐小杂志》 
论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被引量:6
《艺术百家》2005年第1期126-130,共5页杨和平 
李叔同(1880-1942)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的创始人之一。他 1910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先后在天津、上海、南京和浙江第一师范担任音乐、美术教师。尤其是在浙江一师从事音乐教育活动期间,通过音乐教育的实践,逐步形成了...
关键词:李叔同 音乐教育思想 先器识而后文艺 以学生为本 乐歌创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