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性

作品数:182被引量:26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丁国旗杨建刚徐碧辉齐鹏王刚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感性:杜尚之后的美学与艺术》评介
《美育学刊》2025年第1期I0008-I0008,共1页曾佳 
在当代艺术普遍呈现“反美学”倾向的背景下,审美的回归长期处于被遮蔽的状态。《新感性:杜尚之后的美学与艺术》聚焦于“新感性”这一核心概念进行阐析,旨在呼唤审美的复归。作者金影村通过对艺术批评家的个案剖析及艺术作品的解读,生...
关键词:批评领域 艺术批评家 新感性 反美学 杜尚 艺术作品 当代艺术 回归 
新感性启蒙·再道德化·生存理性再生产——基于现实问题和未来走向的主体教育思考
《教育学报》2023年第4期80-88,共9页沈湘平 
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基于现实问题和未来走向深化主体和主体教育研究。从对主体的理解看,面对理性祛魅、现实倒置、生命感受力下降、主体感凸显、沉浸式体验追求等问题,要走出传统认识论范式,强调主体作为现实的人及其本质力量的整体性,...
关键词:主体教育 主体 新感性 再道德化 生存理性 
真人秀节目的“异化”现象刍议被引量:2
《当代电视》2021年第8期65-71,共7页王健 陈丽媛 
观众在陷入消费主义陷阱的同时,又被资本操控的虚假意识所收编;真人秀节目形式的革新是伴随着智能技术的突进而产生的,这不得不让人重新思考人类身体与媒体的关系及其技术所引发的审美悖论;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壁垒"体现在真人秀节...
关键词:真人秀 消费异化 技术异化 文化异化 新感性 
从李佳琦到李子柒——新感性动员被引量:1
《人民周刊》2020年第2期59-59,共1页苏展 孙佳山 
去年底以来,直播、短视频领域的李佳琦现象、李子柒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影响力还大尺度地“走出去”。这一切都是在完全民间的、市场化环境下“不经意”间完成的,其背后的特点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李佳 短视频 新感性 市场化环境 李子 影响力 
单向度社会背景下崇高缺失之反思
《时代人物》2020年第3期157-159,共3页李博放 
长久以来,我们处在这样的一个被工具理性、商品化和肯定性思维所指导的单向度的工业化社会中,以满足物欲为目标的生活方式塑造了新的奴役状态,生活方式愈发稳定并形成了新的秩序。我们的理性被各种形式的文化载体进行重塑,肯定性和否定...
关键词:单向度 崇高 新感性 
女主持人话语权进行“新感性”重构
《明日风尚》2016年第18期376-377,共2页金冰冰 
从主体性实践哲学的角度来看或从人类学本体论的角度来看话语权是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不可分割不容小觑的部分,它的形成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事物都有所关联。波伏娃认为:'所谓妇女解放,就是让她不再局限于她同男人的关系而不是不让她有...
关键词:主持人 话语权 女性形象 新感性 
论新感性与人性的教育——中国当代初中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25期27-28,共2页周婷婷 
在传统教育环境下,教育本身脱离了人最基本的感情和感性,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无声的抗议来发泄情绪。而这种反抗的情绪在正处于青春期且无法控制自我心理感情的初中生中尤为明显。笔者通过在中学的教学经验及研究,提倡“新感性”的教育...
关键词:感情 感性 “新感性” 
中国梦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价值主张与路径建构研究被引量:1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年第1期229-232,共4页白林秋 李闯 
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民办大学资助项目<以"中国梦"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YETP1898)
近代科技革命使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物质日益丰裕,但人们的理想、价值、信仰却出现了缺失和危机:科技理性、工具理性极度张扬,理性作为反思、批判、革命的含义被忽视与遮蔽,人们生存的真实感丧失,对现实盲从、感性...
关键词:马尔库塞 新感性 重建世界 人的解放 
浅谈在中学语文教育中体验教学策略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年第5期166-166,共1页曹友全 
“体验”是新课标中多次出现的概念。“体验”是一个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主体内在的诸多心理功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经过主体积淀对学习、对生活建立新感性的过程。下面就体验主题的建立、发掘和完善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 教学策略 “体验” 教学活动 心理功能 新课标 新感性 老师 
审美主义精神的超越价值——马尔库塞新感性论的当代启示
《新闻界》2010年第5期190-191,184,共3页王敏 
新感性通过解放人的自然和实际生存的环境,摆脱物化世界的束缚,实现自然的解放进而实现人类的解放。在当代物欲横流,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的氛围下,对新感性的重新审视有利于恢复个体生命自由的存在,致力于人类诗意栖居地的追求和理想诗化...
关键词:新感性 审美 超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