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共鸣

作品数:36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苏雅军杨海滨张平李晶瑛崔瑞英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苏州教育学院东北石油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艺术广角》《黄河之声》《集宁师范学院学报》《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半声演唱技巧在歌唱中的作用
《艺术家》2021年第9期112-112,共1页严治华 
一、“半声演唱”技巧“半声演唱”技巧是美声歌唱技巧中的一种,是一种小音量的科学的歌唱方法,是声乐演唱中用强的气息支持和控制声音强弱、真假声混合的一种发声技能,具有稳定的喉头位置,声音松弛、柔和、集中而富有表现力。演唱者在...
关键词:气息支持 半声 美声歌唱 歌唱方法 演唱技巧 声乐演唱 头腔 混合共鸣 
试析歌唱不良鼻音的纠正法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年第22期137-138,共2页董颖 刘大为 
声乐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问题,声乐训练就是一个通过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建立正确歌唱方法的过程。鼻音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歌唱不良声音,它不同于鼻腔共鸣,歌唱的共鸣是运用混合共鸣,而鼻音是单纯运...
关键词:鼻音 混合共鸣 鼻腔共鸣 声音概念 
浅谈共鸣在三种歌唱方法中的运用被引量:1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年第7期142-142,共1页吴世恩 
歌唱中共鸣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对声音强弱的调节,音色的对比起着重大的作用。共鸣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各种乐器都有各自发声的共鸣腔体。人也一样,有胸腔、口咽腔、头腔等共鸣腔体。在歌唱中如果能正确适当地运用这些共鸣腔...
关键词:胸腔共鸣 口咽腔共鸣 头腔共鸣 混合共鸣 
论歌唱中的共鸣被引量:3
《新世纪剧坛》2011年第3期51-52,共2页付鹏 
歌唱的共鸣关系到歌唱的音色、音量和表现力,共鸣能够形成的声音质量变化要比声带自身的发声能量大得多。声学中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叫"共鸣"。歌唱的共鸣是指歌唱发声时气息冲击声带震动产生的音波,通过声带周围的肌肉、软骨和...
关键词:共鸣腔体 头腔共鸣 混合共鸣 口腔 胸腔共鸣 声带振动 声音 音色 声波 鼻腔共鸣 
浅谈歌唱中的混合共鸣被引量:1
《品牌(理论月刊)》2010年第10期48-,52,共2页高秀竹 
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基音),引起其他腔体共振,使基音得到扩大与增强,声音更加丰满、圆润、有色彩,这种得到其他腔体共振的声音就是有共鸣的声音。某一腔体引起的共振即称为某腔体的共振。如有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等。...
关键词:共鸣 和声含量关系 混合共鸣 
浅谈声乐演唱技术中的“关闭”
《音乐教育与创作》2009年第4期25-29,共5页田发兴 
在声乐演唱中,“关闭”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所谓关闭就是指在正确的呼吸支持下,喉咙完全打开,在高声区的母音中加上“U”母音的色彩,使之声音更加集中,喉头向下更加稳定,去获得带有胸腔共鸣高位置的头腔共鸣,即混合共鸣,使...
关键词:演唱技术 声乐演唱 关闭 头腔共鸣 胸腔共鸣 混合共鸣 高声区 高位置 
浅论歌唱的共鸣被引量:2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105-107,共3页施隽 
共鸣是歌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认识歌唱的复合共鸣着手,分别阐述了口腔共鸣、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并以此凸现出口腔共鸣(可调节共鸣)在歌唱中的关键性作用,以及正确使用混合共鸣来实现完美的歌唱。
关键词:歌唱 共鸣 可调节共鸣 混合共鸣 
假声在女中音声区统一训练中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2006年第12期75-75,共1页苏雅军 
假声(Falsetto)是相对真声(胸声)而言的。假声分为无共鸣假声,单一共鸣假声和混合共鸣假声。
关键词:假声 声区统一 女中音 训练 混合共鸣 真声 
科学发声方法在戏曲演唱中的作用被引量:3
《戏曲艺术》2006年第2期99-102,共4页王建蓉 
在戏曲唱、念、做、打“四功”中,“唱”排在“四功”之首,足见“唱”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但如果没有科学的发声方法作前提,演员的“唱”会觉得力不从心,很难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实践证明,在深呼吸的支持下,真假声结合,高位置...
关键词:发声 混合共鸣 高位置 戏曲演唱 
刍议混声唱法被引量:1
《艺术教育》2006年第5期57-57,共1页李晶瑛 
只用真声或假声歌唱,都会出现不尽完美的声音,这是不科学的唱法,只有两者混合着应用才能获得有气息支持的、声音的声区转换自然统一的、音域宽广,有穿透力的、音色明亮、色彩动人的声音。获得混声的关键在于正确地运用呼吸方法,巧...
关键词:混声唱法 气息 混合共鸣 唱腔 穿透力 嗓音条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