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

作品数:10409被引量:6259H指数:2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洪昆辉燕国材乐国安晓苏杨治良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心理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漫谈人类记忆的研究被引量:65
《心理科学》2011年第1期249-250,共2页杨治良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1885年,自德国心理学家Ebbinghaus发表了第一篇记忆的实证研究报告并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以来,记忆一直都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议题。1932年,
关键词:记忆 人类 心理学家 心理活动 遗忘曲线 实证研究 事物 人脑 
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被引量:14
《心理科学》2005年第2期467-469,共3页徐四华 丁玉珑 高定国 
本文对阅读的眼动研究作了一个概述,主要阐述心理学家利用眼动技术来研究人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以及信息加工过程:如阅读过程中的知觉广度、信息获取以及阅读过程中眼动的影响因素。此外,本文对眼动技术本身和眼动控制模...
关键词:眼动研究 阅读过程 信息加工过程 心理现象 心理活动 心理学家 影响因素 信息获取 控制模型 技术 阐述 
表象研究方法论被引量:17
《心理科学》2004年第2期258-260,共3页刘鸣 
本论文从表象研究的历史沿革入手,对迄今为止几种主要的表象研究方法及其有关方法论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表象研究给心理学传统的反应时指标赋于了新的方法论意义,但单一性的反应时指标有较大局限性,表象研究...
关键词:表象 研究方法 认知心理学 历史特征 交叉验证 心理活动 
广告心理学中的眼动研究和发展趋势被引量:32
《心理科学》2004年第2期459-461,共3页闫国利 白学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资助
通过眼动分析可以比较深入地考察人们在观看广告时的心理活动。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外已经有人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对国外的广告心理学的跟动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同时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与...
关键词:广告心理学 眼动研究 发展趋势 眼跳 注视 心理活动 
对心理现象的系统分析被引量:4
《心理科学》2003年第4期759-760,共2页唐龙云 
本文试图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对心理现象进行重新的分类、并分析心理现象诸方面及诸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构建心理现象的整体形象.
关键词:心理现象 心理系统 感知系统 认知结构 情感系统 意向系统 机体需要 心理活动过程 心理要素 心理品质 
心灵的奥秘如何才能被揭开?——读《学生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一书有感
《心理科学》2002年第2期212-213,共2页华兵 
作为心理学研究人员,心中总有这样一个梦想:给被试呈现视觉材料.让他们按要求完成任务,同时记录其视觉注视过程,并能运用数据和直观图象加以描述。在被试完成任务后,研究人员就能够指出被试心理活动的规律。这样就实现了将主观心...
关键词:奥秘 学生 心理活动 阅读过程 任务 直观图 图象 被试 汉语 呈现 
生物本体论在西方心理学中的发展
《心理科学》2001年第4期507-507,506,共2页曾红 
关键词:西方心理学 本体论 心理本质 心灵 人性 实践 古希腊 生物 探索 心理活动 
诱发ERP的概率对P_3和RT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心理科学》2001年第2期243-243,231,共2页程宏伟 马瑞山 倪鹤鹦 
关键词:ERP 脑事件相关电位 概率 P3 RT 内源性 认知过程 心理活动 
“注意”治疗理论
《心理科学》1999年第3期281-282,共2页王仁欣 
1问题的提出早在几年前的心理治疗实践中,就隐隐约约地看出,心理医生与患者双方相互配合,为的是转移和消除患者的某种病态注意。一次,在一个重度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初诊中,想应用“自敲膝盖法”暂时转移患者的某种病态注意,让他...
关键词:注意 心理活动 治疗理论 
军人焦虑、忧郁情绪研究:Ⅰ环境、文化、军龄及其它被引量:48
《心理科学》1999年第1期30-33,共4页刘素珍 龚殿祥 赵华 吴梦麟 
军人心理在我国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人的因素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情绪是心理活动中影响最大、最活跃的成份,因此,军人情绪及其问题更是着重关注的对象。本研究在临床测量的基础上,对军人焦虑和忧郁...
关键词:忧郁 焦虑 情绪 心理活动 军人 心理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