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批评

作品数:103被引量:12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秦春吴兴明王毅史风华刘勇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河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孤独之旅》:少年成长的心理画像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3期137-146,共10页韦涵诺 
《孤独之旅》是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运用叙事学分析《孤独之旅》的叙事特点,从心理批评视角解析少年“成长”主题的内涵,进而从教材视角分析课文的育人价值。通过三个层次的递进分析,发现《孤独之旅》再现了少年成长...
关键词:孤独之旅 少年成长 初中语文 心理批评 
浅析场所精神在建筑中的意义与表达——以阿尔瓦罗·西扎与他的建筑作品为例被引量:3
《建筑与文化》2021年第10期58-60,共3页孔子然 
文章基于上世纪在西方出现的场所精神理论,从时代背景、哲学思想上阐述葡萄牙著名建筑大师、199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阿尔瓦罗·西扎的建筑思想,并且利用心理、社会与价值批评模式分析他的几个建筑作品,提炼出场所精神在当今建筑设计创作...
关键词:阿尔瓦罗·西扎 场所精神 心理批评 价值批评 
价值、文本与社会——瑞恰兹的文艺心理批评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1年第3期12-15,共4页张靖沅 
瑞恰兹所提出的语义学批评理论在英美新批评中地位举足轻重。学界对他的批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发展和思想策略的探讨,而瑞恰兹理论策略的重要前提是将心理学的认知引入文艺学的理论建构中。瑞恰兹文艺心理学思想中的价值理论具有一定...
关键词:瑞恰兹 新批评 文艺批评 
生态批评的心理学向度——以生态心理学为视点的考察
《喀什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48-53,共6页秦春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生态批评的理论问题及其中国化研究”(19JJD750005)阶段性成果。
生态危机就其根源来说乃是人的心理危机,生态心理学的兴起正是试图从人的心理层面探索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为此,在生态批评实践中就要引入生态心理学的向度,积极开展生态批评实践,唤醒潜隐在人类意识深处的生态潜意识,增进人与自然间...
关键词:生态批评 生态心理批评 生态潜意识 情感联结 生态自我 
身陷泥淖,渴慕星光——浅议心理批评视阈下的李小雁形象
《长江丛刊》2019年第31期51-51,56,共2页易沁 
孙频格外重视人在压抑环境下的非理性冲动和心理畸变,这使得她的小说颇具有精神分析学的意味。她的中篇小说《天体之诗》讲述了大时代背景下裹挟的如蜉蝣般的小人物的命运,在残酷的世相背后隐藏着苍凉与悲悯。本文试以心理批评为视角,...
关键词:《天体之诗》 孙频 心理批评 孤独 
心理批评视域下的女性教育与成长——陈染小说《私人生活》中人物心理探析被引量:2
《文艺争鸣》2019年第5期161-164,共4页张丽娜 路海东 
《私人生活》是作家陈染继《纸片儿》《嘴唇里的阳光》《无处告别》等作品后再度复出创作的长篇先锋小说。由于题材的私人化以及心理描写的坦白直露等,自出版起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由此引发了中国文学界关于"私人化写作"的争论。作者...
关键词:《私人生活》 陈染小说 人物心理 女性教育 心理批评 《嘴唇里的阳光》 私人化写作 视域 
论文学心理批评视阈下的女性文学——以艾丽丝·门罗小说的荣格分析心理学解读为中心被引量: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152-157,共6页林小平 冯兵 
2017年度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中的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项目编号:JAS170229)的阶段性成果
文学心理批评注重对文学作品中角色心理结构与作者创作心理等的层层剖析,而女性文学尤重心理描写,也就尤为适合这一批评模式。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是当代西方女性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多以女性视角来描写小镇女人的工作...
关键词:文学心理批评 荣格 心理分析 艾丽丝-门罗 《逃离》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的心理批评式解读
《海外英语》2016年第5期171-172,共2页杨芳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威廉·福克纳中短篇小说之现实主义技巧探究”(编号:L12DWWW012);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中女性书写的语用文体研究”(编号:L15BWW011)
根据心理批评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拉康的理论,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可以重新解读爱米丽,这一福克纳笔下的著名人物。首先,故事的叙述方式非常类似于意识流,因此该故事可以看作爱米丽的同乡杰斐逊人的集体潜意识欲望的表达。其...
关键词:爱米丽 心理 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 死亡 
重建意义论的文学理论被引量:14
《文艺研究》2016年第3期5-17,共13页吴兴明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重大项目"以中国美学为主体重构现代美学体系研究"(批准号:208270418078)成果
意义论文论是中国当前文学理论回归性重建的一个重要选择。原因如下:第一,研究文学独特的意义机制是对文学事实最切近的探讨;第二,对文学意义值的探究包含了几乎所有文学理论的重要视角,具有广阔的开放性和视野纵深;第三,中国有极为深...
关键词:文学理论 文学事实 中国文论 回归性 心理世界 文化诗学 言语行为 现代文论 心理批评 语言规则 
浅析《透明的红萝卜》创作心理——从心理批评学角度分析《透明的红萝卜》
《牡丹》2016年第2X期33-34,共2页马思钰 
莫言的小说创作在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发表时也引起了巨大反响。本文将采用弗洛伊德的心理批评方法,从创作来源、创作素材、创作心理三个方面,对作家在本篇小说创作中的心理意识进行分析。1985年,莫言...
关键词:创作心理 心理批评 黑孩 莫言 《中国作家》 心理意识 高密县 童年经历 大脑袋 性压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