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感

作品数:168被引量:18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爽张德发马萍胡东胜严文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脚步”在场:一次共感的生命之动
《舞蹈》2025年第1期82-87,共6页丛帅帅 赵廷玺(摄影) 
入围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的作品《永不停息的脚步》(以下简称《脚步》),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夏卓”(踢踏)为素材,将游牧民族的大地情结疏放于藏族踢踏的舞步,寄情赓续传统的担当于当代人蓬勃的热望之中,在舞...
关键词:文化场域 民族民间舞 再生性 甘孜藏族自治州 共感 身体语言 游牧民族 原生环境 
我感、他感、共感:儿童记事本的价值意蕴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2024年第12期16-18,共3页沈玉兰 蒋艳红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幼儿叙事:摇篮文化引领自主成长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D/2021/04/54)的研究成果。
儿童记事本是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不定期将自己的经历、体验、想法、经验等,用图画、简单符号进行自主记录,或由幼儿口述、成人帮助记录的一种载体。实践证明,儿童视角的记事本,以其全参与的模式和个性化的呈现方式,给儿童、教师和家长...
关键词:记事本 儿童视角 共感 实践证明 呈现方式 三感 个性化 价值意蕴 
论巴特勒《播种者寓言》中的“超共感”及其批判意蕴
《当代外国文学》2024年第3期164-170,共7页梁会莹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创新计划项目“现当代非裔美国作家科幻小说中的城市想象”(KYCX23_3217)的阶段性成果。
奥克塔维娅·巴特勒在《播种者寓言》中通过构建“超共感”这一病理性情感现象,从情感维度揭示了新自由主义的弊病。作为一种疾病隐喻,黑人女孩劳伦的“超共感”指向了新自由主义情境下日益加剧的结构性不平等、种族差异和情感匮乏等现...
关键词:奥克塔维娅·巴特勒 《播种者寓言》 超共感 新自由主义 移情 
共感美学的建构:以媒介为向度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7期153-153,共1页彭佳 
“美感”的出现源于心物共感,而共感产生的基础是作为广义媒介的身体。以物的情感激发为起点,到物类之间交错的共象生成和情感唤起,再到复合物象的跨感官映现,共感美学的研究体系试图整合“物感”生成的整个范畴和过程,为其提供统一的...
关键词:情感激发 情感唤起 共感 描述框架 美学 媒介 
共感美学的建构:以媒介为向度被引量:2
《中国比较文学》2024年第2期34-49,共16页彭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艺术提出的重要美学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ZD0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美感”的出现源于心物共感,而共感产生的基础是作为广义媒介的身体。媒介是勾连、整合、中介和形构世界的存在,其具身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美感的发生方式。在共感美学的整体框架中,按照身媒、身媒与语言媒介的转译、身媒和其他媒介...
关键词:共感美学 身体 媒介 符号 物象 
现世的共感网络——宇文所安“非虚构诗学”之本质及相关论争
《中国文化研究》2024年第2期27-38,共12页史笑添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国学专项重大课题“中国美感:古典资源的再发现”(GZGX2018)的阶段性成果。
宇文所安提出“非虚构诗学”一说,认为中国诗歌的意蕴不可能脱离其字面传达出的现实情境感受。但学者常将之误解为依照字面死板解读。在宇文所安的界定下,“非虚构诗学”含有现世、实感双重意蕴,可以通过“兴”之“引譬连类”思维,用诗...
关键词:非虚构诗学 连类 现世感性真实 讽寓 以史证诗 
共感民族“传统”,联通民族“记忆”——以《冬》为例的朝鲜族舞蹈教学与创作研究
《舞蹈》2024年第3期30-35,共6页李响 
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作品《冬》,以视听共建的朝鲜族形象,用双刀舞的形式表现了朝鲜族性格的含蓄内敛与细腻雅致,更在风雪余寒中借“冬”的隐忍与沉淀凝练出刚柔并济、急缓相融的女性形象,也让观众注视到这个生活在...
关键词:内容和形式 朝鲜族舞蹈 教学与创作 双向作用 风格流派 民族民间舞 舞蹈事业 训练体系 
审美共感与符号系统造型: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大模型引发美学革命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第5期169-179,共11页刘方喜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大模型展现了计算机在语元组合运动中所生发出的强大符号系统造型智能。人的智能活动是大脑神经元、心元、语元组合运动的交互,并与自然的物元、社会的个人组合运动交互。创造并使用语言文字等符号、进行语元组合运动,...
关键词:审美共感 弱共识 自然语言大模型 符号系统造型 物质系统造型 
跨文化共感情动:中外科幻电影的生态价值及其符码转换被引量:3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4年第4期87-95,159,共10页曹漪那 李兴 
科幻电影以人类、技术、生态的广阔视角,触发了生态话题在跨文化语境中的同频振动,尤其是它以诉诸观众感官的“灾难美学”方式,引发了观众对生态创伤的共感情动。而超生物域个体的生态共伤情动,既具有生物普遍性,又具有文化特殊性,它提...
关键词:科幻电影 跨文化传播 生态共伤 共感式情动 符号转码 
当代跨媒介艺术的复杂共感知与具身空时性
《美化生活》2024年第6期139-141,共3页王艾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