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辞赋

作品数:30被引量:2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邓静苏瑞隆侯文学张克锋王兆云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人生十六七》《先锋》《中国诗歌研究动态》《丝绸之路》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代辞赋之铺采与写志——色彩与情感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27-34,共8页赵曦 
2022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视知觉色象视域下《诗经》与传统色彩审美研究”(2202-ZZJH-077)阶段性成果。
本文将图像学中的色彩和情感与汉代辞赋中“铺采”“写志”相结合,借助同时期美术作品的色彩构成和色彩美学原理,对《楚辞》色彩语言的三大色彩基调与情感的寄托、汉代辞赋色彩语言的色彩构成和与之对应的情感表达方式进行较为全面地分...
关键词:色彩 情感 汉赋 铺采 写志 
汉代辞赋接受的经学尺度
《中国故事(传统)》2023年第4期21-25,共5页邓静 
“讽谏”是汉赋的重要思想特征之一,汉代散体大赋形成的标志始于枚乘《七发》,其颇有战国策士之遗风,讽谏精神溢于言表。武帝时发展经学,加大皇权对政治的笼罩,汉赋的“讽谏”思想也逐渐减弱,转为美颂,形成汉代散体大赋铺采摛文、以大...
关键词:散体大赋 汉赋 汉大赋 战国策士 以大为美 讽谏 官方意识形态 赋家 
汉代辞赋接受的经学尺度
《中国故事》2023年第4期21-25,共5页邓静 
“讽谏”是汉赋的重要思想特征之一,汉代散体大赋形成的标志始于枚乘《七发》,其颇有战国策士之遗风,讽谏精神溢于言表。武帝时发展经学,加大皇权对政治的笼罩,汉赋的“讽谏”思想也逐渐减弱,转为美颂,形成汉代散体大赋铺采摛文、以大...
丝路视域下的汉代辞赋创作
《丝绸之路》2023年第1期27-33,共7页冯建吉 
丝路文学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然而鲜有对丝绸之路开辟初期,两汉辞赋的观照研究。丝绸之路的开辟极大地丰富了汉代文人生活,通过丝绸之路传入的珠玉、鸟兽、植物、技艺很快引起两汉赋家的注意,他们将视角转换到丝路物象上,拓展了汉赋的题...
关键词:丝路文学 汉代辞赋 丝路物象 
汉赋研究论著叙录(1912—2000)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21年第2期367-402,共36页踪凡 董龙光 吴世松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赋论整理研究”(19ZDA249);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赋学文献续编与研究”(17ZDA21)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代之文学”的汉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可惜的是,自汉代以迄晚清的两千年间,竟然没有产生过一部专门研究汉赋的著作,甚至连专门编选汉赋的总集(或选集)都没有出现,这与汉赋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是极不相称...
关键词:汉赋研究 扬雄赋 龚克昌 中国文学史 司马相如 汉代辞赋 康达维 学术规范 
令和夏初访日散记
《大学生》2020年第9期94-96,共3页史冰容(文/图) 向拔尖 
一京都街上洋溢着热闹的氛围,到处都挂着"奉贺令和元年"的条幅。他们好像丝毫不在意"初春令月,气淑风和"到底是出自《万叶集》(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中国的《诗经》)还是《归田赋》(汉代辞赋家张衡从仕途转向退隐时所作的一篇小赋...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万叶集》 小赋 诗歌总集 汉代辞赋 《归田赋》 《诗经》 毫不在意 
李士金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大学语文老师的精神实质是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人生十六七》2018年第4X期16-17,共2页董秋萍 李士金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编号:2015ZSJD010);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资助(编号:PPZY2015C205)
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袁编云'李斯身为法家人物,行文却辩丽可观',如此则似乎'法家人物'行文天然与'辩丽可观'对立,李斯既然是法家人物,何以如此?袁编之行文缺乏逻辑性随处可见。又云'此文辞采华美,排比铺张...
关键词:语文老师 为己之学 汉代辞赋 信仰者 《谏逐客书》 
辞宗·赋圣——汉朝的辞赋大家司马相如
《先锋》2018年第3期67-69,共3页刘咏涛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汉代辞赋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汉赋四大家之首,是四川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他...
关键词:司马相如 汉代辞赋 汉朝 中国文化史 汉武帝时期 创作成就 爱情故事 公元前 
探寻作者心灵密码 把握文本情感意蕴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16年第11期9-10,共2页袁国超 
汉代辞赋大家扬雄说:“言,心声也。”任何文本都是发自作者心灵深处的声音,都是作者心理世界对社会人生的观照,都是作者创作心理、心态的形象展示。所以,只有把握了作家的创作心理、心态,才能正确地解读文本。解读文本的过程从某...
关键词:解读文本 作者 心灵 情感意蕴 密码 创作心理 汉代辞赋 社会人生 
探究创作心理,深度解读文本被引量:1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6年第8期20-22,共3页袁国超 张艾功 
汉代辞赋大家扬雄说:“言,心声也。”任何文本都是发自作者心灵深处的声音,都是作者心灵世界的折射,是作者创作心理状态的形象展示。所以,只有窥探到了作家的创作心理、心态,才能正确地解读文本。解读文本的过程就是探寻作者心灵...
关键词:创作心理 解读文本 心灵世界 汉代辞赋 形象展示 心理状态 作者 心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