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音节词

作品数:409被引量:813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华陈静王硕郭连生周晓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语文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重音理论和汉语的词长选择被引量:115
《中国语文》1999年第4期246-254,共9页端木三 
汉语的词长选择有不少限制,本文用重音理论来分析。主要结论是:重音需要落在双音节上;多词结构里,辅助词比中心词重,所以辅助词往往需要用双音节,而中心词不必用双音节。本文的讨论说明,虽然汉语的重音凭耳朵也不一定能听得出,但实际上...
关键词:词重音 汉语 双音节词 中心词 偏正结构 动宾结构 单音节词 音步 莫拉 理论 
语文辞书利用训诂材料应避免的问题被引量:1
《中国语文》1999年第1期64-70,共7页王彦坤 
关键词:语文辞书 义项 训诂材料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现代汉语 解释 单音节词 词义 毛传 
试证元曲的儿化音被引量:3
《中国语文》1998年第3期218-221,共4页董绍克 
本文旨在证明早在13世纪末,我国北方方言中就已经有了儿化音。文章从对衬、谐音、曲律、双词尾等四个方面考察元曲"儿"尾读音的情况,证明元曲中有些"儿"尾确实是读儿化音的。
关键词:三音节 词尾 语音 双音节化 读音 词语 方面论 构词能力 南北朝 单音节词 
建瓯话中的衍音现象被引量:9
《中国语文》1994年第3期206-207,共2页潘渭水 
在福建建瓯话词的构成形式中,存在一种衍音现象。衍音是把一个单音节词,通过一定的构词手段,扩展、衍生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的形式。建瓯话中的衍音构成形式很固定、明确、简单,只需把单音节词作为将扩衍的双音节词的第一个词素,加上...
关键词:双音节词 单音节词 构成形式 单音节动词 声母 多音节词 构词手段 语言现象 声调 形容词 
《古籍中的“破音异读”问题》补义被引量:1
《中国语文》1965年第1期44-48,共5页任铭善 
《中国语文》1964年第5期吕冀平、陈欣向同志《古籍中的“破昔异读”问题》一文,从“约定俗成——以今之约定俗成易古之约定俗成”达个原则出发,提出了几个在古书研读中实际可行的办法。我同意吕、陈两同志的意见,而愿更补充数义。...
关键词:异读 古籍 《中国语文》 约定俗成 单音节词 同志 词义 
汉语的结构单位被引量:1
《中国语文》1959年第5期232-238,共7页A.A.龙果夫 郑祖庆 
1.汉语和欧洲语言体系不同,欧洲语言的基本语言单位是词组,是词和词的成分(词根和词缀),也就是质方面的因素,而在汉语中,基本的结构单位则首先是单音节词和汉音节词,也就是量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结构单位 汉语 语言体系 单音节词 语言单位 欧洲 词缀 词根 
北京话多音词发展的趋势和速度——从三部小说的拍查中的一个测验
《中国语文》1958年第4期197-198,共2页陈文彬 
有许多人认为汉语是从过去的单音节词儿占优势的情况发展成为现在的多音节词儿占优势的情况的。也就是说,汉语词儿有向多音节方面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多音词 北京话 测验 小说 速度 多音节词 单音节词 汉语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