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艺术

作品数:47被引量:2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朱前珍李运抟夏冠洲高尚郝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衢州市第二中学新疆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暨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古籍研究》《语文教学研究》《青年文学家》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再现”与“真实”:反乌托邦电影的空间美学
《西部文艺研究》2024年第3期183-188,169,共7页郝艺茹 
反乌托邦电影作为创造空间的视觉影像,将现实中人的心中困境乃至绝境具象化处理,使它们成为“可见的”符号,艺术家通过对影片中建筑内部空间、城市空间别有用心地设计、制造出一套可供观众想象的空间符码,并在暗喻层面搭建了对现实秩序...
关键词:反乌托邦电影 空间美学 虚构艺术 第三空间 异托邦 
论许葆云历史小说《王阳明》三部曲的虚构艺术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年第1期31-33,共3页王佳莹 
小说是虚构的艺术,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许葆云在长篇历史小说《王阳明》三部曲中,综合运用“大史写实,小轶写虚”“历史勾笔,文学泼墨”“神话延用,传说融合”的虚构艺术,对一代心学大儒王阳明跌宕曲折的一生进行合乎情理的想象还原,...
关键词:王阳明 历史小说 虚构艺术 
电影《柳青》非虚构艺术的人物塑造研究
《电影文学》2022年第5期144-146,共3页杨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中国红色电影的美学研究与症候阅读”(项目编号:20NDJC233YB,2019年8月)。
电影《柳青》讲述了作家柳青为完成《创业史》的写作,投入农村合作化运动14年的故事,是以柳青的真实事迹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的非虚构电影,塑造出了极具真实感染力的人物形象。影片镜头对准了柳青参与民族创业的故事,奠定人物真实性的基...
关键词:非虚构 人物塑造 人物传记 电影叙事 艺术虚构 
开卷
《当代人》2020年第7期1-1,共1页
具体到小说操作层面,"现实"和"现实感"是两回事,它们貌似合一,其实有着内在的差别。有的现实比如某些社会新闻明明是真事,写成小说却可能感觉虚假;而优秀的小说明明是虚构艺术,却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归根结底,每个阅读者都是一面滤镜,...
关键词:现实感 操作层面 阅读者 虚构艺术 
作文中的“虚实世界”——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写作中的“虚构”艺术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9年第9期21-24,共4页冯慧萍 
拖着邋遢的草鞋,敲着木鱼从山下走过,那山间过往的厉风里,传递出的是隐约可听得的几句吟唱:'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世间的诸多真谛凝练成几字,言不尽世间千万事。毋庸置疑,曹雪芹融人自身经历,写就的鸿篇巨著《红楼梦》,已...
关键词:中学写作 新课程改革 习作训练 另一面 环卫工人 学生习作 背景下 
《三国演义》“三分虚构”艺术探微
《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8X期66-67,69,共3页王茂竹 
罗贯中创作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有志图王者'的启示录。'七实三虚'是作者所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在'三分虚构'的应用上,作者或递换原有人物的历史事实,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或吸收《平话》、综合各种民间传说,充实点缀,提纲挈领...
关键词:罗贯中《三国演义》 三分虚构 艺术探微 
清华简《金縢》篇的叙事艺术探究
《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5Z期87-87,共1页王嘉玮 
作为免遭秦火破坏的珍贵战国写本,清华简《金縢》篇情节曲折生动,语言简洁凝练,文学艺术成就较高。情节构造上,因果清晰、逻辑严谨,并且善于运用虚构艺术,出现了'有意为文'的萌芽。
关键词:清华简 金縢 叙事艺术 情节艺术 虚构艺术 
为脱窠臼一虚到底——李渔剧作之虚构艺术
《剧作家》2016年第1期124-126,共3页蔡东民 
谈及中国戏曲,人们都会注意到一个几乎共同和有趣的现象,即:中国古典戏曲的故事剧情,大多萌生于某些本事母题。用今人周维培先生的话讲,可见到"剧作之间是裔派承传的血缘关系"[1],即严重的本事化倾向。本事,多指原事、旧事。本事化,...
关键词:李渔 元人杂剧 戏曲理论家 中国古典戏曲 王骥德 文艺形式 事化 蜃中楼 母题 中国戏曲 
黄金的重量(下)
《大众电影》2015年第15期127-127,共1页丁天 王少丹 
我看到一个微博押沙龙回忆的故事:一家下岗职工家里孩子很想吃饺子。但是没钱买,绝望的父母借钱来包了顿饺子。又买了老鼠药放在里面,把全家人一起毒死。这个故事,以及毕节兄妹自杀的故事,击穿了虚构的底线,也就是说,如果我不是...
关键词:重量 黄金 虚构艺术 下岗职工 报告文学 新闻媒体 故事 饺子 
论“有意为”对唐传奇创作的影响——兼论唐传奇与六朝志怪小说的区别
《北方文学(中)》2015年第4期61-63,共3页尚彦磊 
以往的论者在论及唐传奇与六朝志怪小说的区别时,通常只注意到“有意为”为其区别却并未注意到正是由于作家创作意识的觉醒才会有了内容与艺术上的本质不同。笔者试图运用对比分析、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内容和虚构艺术两大方面,解读“有...
关键词:唐传奇 志怪小说 有意为 实录 虚构艺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