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占有为目的

作品数:172被引量:30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陈瑞华庄绪龙刘宪权吴学斌李勤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盗伐林木罪司法适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霍孟杨 姚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国家首个生态日(2023年8月15日)开始施行。该解释对盗伐林木罪的行为方式和入罪标准重新作了规定,但对盗伐林木罪是否属于目的犯、既遂标准应如何认定、盗伐行为...
关键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犯罪既遂标准 想象竞合犯 
谁拿了我的钱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2025年第2期54-55,共2页杨荣 钟文静(图) 
法官说法同学们,你们知道磊磊偷拿花花钱财的行为在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吗?他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呢?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顺手牵羊”“趁人不注意拿走”等行为,在法律上统称为“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他人财...
关键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他人财物 顺手牵羊 法律责任 盗窃 日常生活 
利用AI换脸技术盗刷他人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行为的定性
《人民司法》2025年第4期16-19,共4页赵文康 詹惟凯 
【裁判要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AI换脸技术破解被害人电子医保账户,冒充被害人身份盗刷被害人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关键词:定罪处罚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盗窃罪 裁判要旨 被害人身份 盗刷 AI 
社交媒介的传播特点及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启示
《通信世界》2024年第24期33-35,共3页董晓芳 张晓明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信网络诈骗的种类越来越多,受害群体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即时通信工具的兴起,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使其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因此,研究电信网络诈骗信息在这些渠道中的传播特点,对于防范和...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 公私财物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社交媒介 迷惑性 即时通信工具 传播特点 网络技术手段 
第二十讲:遭遇养老诈骗,老年人如何维权
《晚晴》2024年第12期75-76,共2页聂佳玲 
投资型养老骗局多名老人在一家老年公寓预定了养老床位,每个人投资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并承诺在合同期满后将退还老人预付的资金,享受每个月2%以上的利息,每年还会有分红。最终,在拿到老人的资金后,公寓的相关运营团队人去楼空,这些老...
关键词:集资诈骗罪 非法集资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诈骗方法 刑事责任 老年公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数额巨大 
“借钱”炒股 可能构成“借款型”诈骗
《法庭内外》2024年第11期52-53,共2页刘宇航 
随着股市变化,投资者的热情也随之高涨,不少股民开始加仓。然而,炒股是一项风险投资,股民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一些隐藏在繁荣背后的不法行为。为了高投资背后的高回报,一些股民甚至选择“借钱”炒股,而此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借...
关键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不法行为 诈骗罪 借贷关系 风险投资 借款 炒股 错误认识 
新型三角诈骗行为的认定
《人民司法》2024年第28期44-48,共5页江伟 李悦 焦梅 
【裁判要旨】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向他人虚构事实、隐瞒其无权代第三人接收款项的事实,行为人具有代理权的权利外观,致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交付自己的财产,因前述无权代理行为构成表见代理,产生有效代理的后果即第三人的债权灭失,...
关键词:诈骗行为 三角诈骗 表见代理 权利外观 侵占罪 代为保管 虚构事实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医药代表篡改检测报告骗取医保基金构成诈骗罪被引量:1
《人民司法》2024年第24期51-54,共4页李梦娇 
【裁判要旨】医药代表为获取销售提成,篡改患者的基因检测报告,使不符合医保范围的患者通过医保基金报销药品费用,进而根据销售量获取销售佣金,此种行为构成诈骗。其中医药代表是行为人,不知情的患者是主要获利人,二种角色的分离并不影...
关键词:从宽处理 诈骗罪 医保基金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损失认定 药品费用 裁判要旨 篡改检测 
常见经济犯罪案件报案指引
《中国防伪报道》2024年第7期96-97,共2页
遭遇经济犯罪,受害当事人、企业应保存好证据,报警立案。本文整理了合同诈骗罪、职务侵占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信用卡诈骗罪等常见经济犯罪案件报案需要材料。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
关键词:经济犯罪案件 合同诈骗罪 信用卡诈骗罪 职务侵占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数额较大 
冒用型票据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人民司法》2024年第20期36-38,共3页周宇波 宋亚君 
【裁判要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代理票据贴现业务过程中,私自背书和办理贴现后截留贴现款拒不返还,属于超越代理权限的冒用他人票据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以票据诈骗罪论处。
关键词:票据诈骗罪 司法认定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冒用 代理权限 背书 裁判要旨 拒不返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