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檀多

作品数:59被引量:3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朱明忠孙晶朱文信李建欣吴学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动态》《南亚东南亚研究》《山东社会科学》《青年文学家》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存在一元论能否合理地解释空间的本质?——以布拉德雷、西田几多郎和不二论吠檀多为例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26-35,共10页张励耕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布拉德雷著作的翻译与研究”(项目号:2021NTSS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哲学思辨当中,如何理解空间的本质都是一个重要话题,比如哲学家们往往会争论空间是否具有实在性、是否仅仅是对象间的关系等。而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立场,存在一元论有着其独特的理论魅力,却在解释空间等基础性概念时遇...
关键词:空间 存在一元论 布拉德雷 西田几多郎 不二论吠檀多 
探索“守望精神”的一把东方之钥——塞林格与吠檀多哲学
《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101-107,共7页吕威 郭英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1&ZD282)的阶段性成果。
自成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起,塞林格作品中所展现的东方色彩愈发浓烈,这种变化显然与他接触并参习中国的禅道思想和印度的吠檀多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颇为遗憾的是,学界虽然注意到了塞林格创作的东方转向,却往往只将其与禅道相联系...
关键词:塞林格 吠檀多 灵性 “梵” 
印度哲学视域下瑜伽思想的渊源、发展及其价值被引量:1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2年第7期29-46,共18页于欣力 蔡春阳 
瑜伽是印度古典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瑜伽是印度六派哲学之一,不仅是强身健体的工具,更蕴含深厚的哲学思想,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实践性,是印度哲学的行法集大成者,成为印度正统哲学和非正统哲学共同遵循的行法。探寻瑜伽的思...
关键词:印度哲学 吠陀 瑜伽 吠檀多 辨喜 
從“西學”中尋找東方經典:新見嚴復與夏曾佑數件信函考被引量:1
《中国文化》2021年第2期258-270,共13页樂恒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東方學’學術史研究”(14ZDB084)階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整理并考釋1903年間嚴復致夏曾佑的數件信函。這些信函圍繞19世紀著名東方學家繆勒所著《韋陀講義》一書的閲讀與翻譯展開,再現了嚴復從發現價值到選定翻譯,求索參考書并確定翻譯原則,最後却因故暫緩翻譯的一個完整的閲讀與翻譯流...
关键词:嚴復 夏曾佑 吠檀多哲學 西學 麥克斯·繆勒 
从印度吠檀多的“摩耶”观念到叔本华的生命哲学被引量:4
《世界哲学》2021年第1期77-86,共10页单虹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古印度吠檀多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7AZX008)的阶段性成果;获得南开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63202060)支持
在印度吠檀多哲学中,"摩耶"观念指现实生命的虚幻性,由此形成大梵与经验世界的二元对立。吠檀多哲学的解脱论也建立在这种二元对立的基础上,即否定生命的现实性并走向"梵我一如"的绝对真理。这种对现实生命的否定和超越也体现在叔本华...
关键词:吠檀多 摩耶 叔本华 意志 生命 
吠檀多哲学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年第5期124-137,157,158,共16页朱明忠 
吠檀多哲学(亦称吠檀多论),是印度教六大哲学派别中最重要的一支。它发源于古代奥义书,形成于公元1世纪,经过近2000年的发展,一直延续至今。吠檀多论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如同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孔孟之道),对印度文化产生了深刻而久远...
关键词:印度文化 吠檀多 奥义书 商羯罗 新吠檀多论 现代化 
吠陀文献的译释及研究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该项目分五个子课题展开。分别是:(一)《梨俱吠陀》的重音和地域传统研究;(二)吠陀宗教与吠檀多思想研究;(三)数论学派的意识哲学及其吠陀根源;(四)印度的宗教经典和弥曼差哲学中的吠陀;(五)《梨俱吠陀》吠陀相关文献研究。在国际学术圈...
关键词:吠陀 意识哲学 宗教经典 《梨俱吠陀》 吠檀多 (二) 学术圈 地域传统 
徐梵澄——现代中印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
《南亚东南亚研究》2019年第1期20-29,150-151,共11页朱明忠 
徐梵澄(1909~2000年)是现代中印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1945年,他作为一位学者被中国政府派遣到印度圣蒂尼克坦的泰戈尔国际大学讲学,讲授中国历史、哲学、文学等,长达五年之久。1951年,他去南印度的本地治理参观奥罗宾多修道院,并应邀...
关键词:奥罗宾多修道院 《奥义书》 《薄伽梵歌》 整体吠檀多 整体瑜伽 
从“吠檀多哲学”概念思考叔本华哲学被引量:1
《甘肃理论学刊》2018年第3期62-67,共6页周晓微 时兴成 
叔本华认为自己的意志观受到吠檀多哲学的影响。从结论来看,叔本华意志观和吠檀多哲学的确有着相似之处,但是在细节上,二者却有着诸多不同。梵作为超越二元区分的本体,不具备人类世界的情绪与感受,而叔本华作为本体来阐述的意志却有着...
关键词:叔本华 吠檀多 意志 本体 超越 
从《特迪》看塞林格对东方文化的接受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4X期90-91,共2页习棠棠 
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A类)“塞林格中短篇小说中的东方元素研究”的结项成果
塞林格——一位文坛隐士,其一生与东方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二战后,他开始将目光转向东方文化,了解禅宗和印度的吠檀多,寻求拯救的方法。这也在他的小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主要通过塞林格的小说集《九故事》中的最后一篇《特...
关键词:东学西渐 东方诗歌 禅宗 吠檀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