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医学

作品数:62被引量:11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陈明李良松周祥龙顾加栋李四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医文献杂志》《科技信息》《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宗教》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佛教医学地大病名义辨正考释
《中医文献杂志》2024年第5期31-36,共6页黄仕文 郜林涛 黄仕荣 
佛教医学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因种种缘故,汉译佛经中涉医名词之异名现象甚为普遍。异者,非同、变异之义。病名之诸异者,一法异名之谓。它们自不同角度、层次和语境对诸多名相与事理作了广泛诠释,第其广略非一,显隐不定。谨以地大病为考...
关键词:汉译佛经 佛教医学 四大病 地大病 异名 考释 
从诃梨勒到诃子:中印文化交流视域下的本草“中国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53-65,共13页陈宪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外交流视域下的本草研究——以汉魏至隋唐为中心”(21BZS139);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敦煌写卷中的外来药物及其文化研究”(CTWX2211)。
诃梨勒作为一味产自印度、伊朗等地的果药,经由丝绸之路上的胡商、胡僧从海陆两种途径进入中国。经过中医吸收与创新,来自域外的诃梨勒不仅化身为中医治病救人的常用方剂药诃子,而且还融进先民的宗教、饮食、染色等日常生活,丰富了中原...
关键词:诃梨勒 中医医药 丝绸之路 敦煌写卷 佛教医学 弘法僧医 
医咒合一:试论唐代佛教医学中的密教化现象被引量:1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225-231,共7页陈凯源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探索项目(NH-A-03)。
随着唐代密教发展盛行,大量与密教相关的佛教医籍相继译出,唐代佛教医学的密教化现象愈发明显。通过梳理可知,唐代密教较为广泛地参与皇室与民间的医疗实践,而敦煌石窟中亦保存有不少运用密教咒术疗疾的唐代壁画。可见运用密教咒术解决...
关键词:佛教医学 密教 敦煌文献 敦煌壁画 唐代 
巴利语律藏文献《药犍度》医药考释——信息·叙事·思想被引量:1
《佛学研究》2023年第1期223-234,共12页李颖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印度古典梵语文艺学重要文献翻译与研究”(18ZDA286);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柬埔寨佛教图像整理与研究”(18CZJ009)阶段性成果。
本文对巴利语《药犍度》的原文从医药信息、叙事形式和深层意涵三方面展开考释。在微观戒律层面,本文结合医药名类、存用法则及命题形式,发掘医药观念背后的中道思想;在宏观叙事层面,本文从纵向布局中复原医药法体系的基本结构,并基于...
关键词:巴利三藏 佛教医学 佛传叙事 中道观 外道 
《大方广佛华严经》养生观探析
《中医文献杂志》2023年第2期45-47,共3页刘鑫鑫 梁玲君 李良松 
北京市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项目(2020WHJD-01);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中医药研究基地建设项目(GTB2017-170)。
晋唐时期,随着佛经在中国的广泛传译,佛教医学也在我国传播开来,与中医学产生交流并相互借鉴,在这个时期传入我国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记载了许多医药内容。本文以《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养生内容为研究对象,从饮食养生、口腔清洁、...
关键词:华严经 养生 佛教医学 
以药为经:医药伏藏中的炼金术与藏地的佛教医学
《藏学学刊》2022年第1期160-183,274,共25页麦伟哲 
伏藏师在伏藏文献中能够以叙事的方式建构宇宙观层面的教说。如藏地的医师与仪轨师多将服石法(bcud len)认为是莲花生大师的伏藏法,是佛陀原初的教法,或是藏地医学的经典。本文旨在对藏地的医药伏藏进行简要介绍,尤其是以相传为衮邦达沃...
关键词:佛教经典 伏藏文献 菩萨戒 后弘期 成佛 理论与实践 服石 炼金术 
汉译佛经之“四大病”辨识被引量:1
《医学与哲学》2021年第4期68-73,共6页郜林涛 黄仕文 黄仕荣 
佛教医学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人文医学和生物医学思想理论及医疗实践经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而非独立的诊疗体系。在古印度“四大”哲学思想和佛教基本义理以及佛教医学“四大说”根本理论的指导下,以佛教所谓众生...
关键词:汉译佛经 佛教医学 四大说 四大不调 四大病 
“火中取子”:佛教医王耆婆图像的跨文化呈现被引量:2
《世界宗教文化》2020年第5期38-46,F0002,共10页陈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代东方文学插图本史料集成及其研究”(编号16ZDA199)的阶段成果。
天竺大医耆婆是古代印度佛教医学的代表,有“医王”“药王”等尊称。本文全面搜集与耆婆相关的“火中取子”故事的图像资料,分析其图像与文本的相互关系;并从跨文化的视域,梳理耆婆图像的传播与流变,旨在进一步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医学...
关键词:佛教医学 耆婆 天竺大医 图像 跨文化传播 
论智顗治病法及其医疗文化系统被引量:1
《世界宗教文化》2020年第5期29-37,共9页李四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宗教中国化’的基础理论建构”(18DA23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关系研究”(16AZJ002)的阶段成果。
智顗创立天台宗,与其讲经说法普及医学知识有关。他的治病法杂采众长,综合运用佛教、道教与民间方术的治病法,兼具汤药、禅修与忏悔等医学和宗教疗法,展现了南北朝复杂的医疗文化系统。印度或西域佛教医学给中国传统医学提供新的解释系...
关键词:医疗文化系统 智顗 佛教医学 深层交融 
安世高是佛医中译的最早译者吗?——从学术界的一则文献误引谈起
《河北学刊》2020年第4期57-64,共8页魏建刚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医学翻译史(译入)研究”(18YJA740053);2019年度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人才支持计划(SLRC2019009)。
佛教医学已成为当下学术研究的热点。尽管佛教医学翻译是佛教医学在印度外得以研究的基础,但专门针对前者的研究很少。仅有的一些零星研究一般均将安世高作为首位将佛医引入中国的译者,其根据主要为《开元释教录》所载“东汉之末,安世...
关键词:佛教医学 佛经翻译 最早译者 《开元释教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