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命题

作品数:457被引量:10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彦明张铭冯渊王修汤陶兴模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临沂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佛山市南海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高等学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举鲁儒服”体现的庄子的科学精神与数学素养
《文史杂志》2025年第1期18-20,共3页胡吉振 张诗雨 邓瑶 
人们研究庄子总是偏向于庄子人文艺术哲学方面,很少从数学角度审视庄子的科学思想。事实上《庄子·田子方》强调现象与本质的区别,强调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给出了区别穿儒服与学儒学的几种数学方法:分析的方法、对应的方法、反证...
关键词:举鲁儒服 庄子 反证法 逆否命题 
关键概念·肯否命题·题面空白——2024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解析
《七彩语文》2025年第3期40-45,共6页冯渊 
真题呈现(2024年高考上海卷)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思辨角度2024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坚持了一贯的命题风格,仅在表述方式上有所变...
关键词:自拟题目 以简驭繁 写作空间 高考 认可度 否命题 关键概念 认识和思考 
关键概念・肯否命题・题面空白——点评2024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目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2024年第11期39-40,共2页冯渊 
/原题呈现//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2024年高考上海卷写作题坚持了一贯的命题风格,仅在文字表述上有所变更。当然,这...
关键词:自拟题目 写作空间 认可度 高考 作文题目 否命题 文字表述 关键概念 
不对称、不平衡;不可逆、不可避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4年第2期127-129,共3页田松 
深圳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人文与创新文化研究中心”。
感谢华杰提到了我2004年的文章《好的归科学,坏的归魔鬼》,让我意识到,这是我早年提出的一个不对称命题。这个不对称的命题来自一个追求对称的方法论原则:逻辑对称,概念一致。这是一面魔镜,能让缺省配置显形;也是一把利刃,能把缺省配置...
关键词:中国古代科学 南京大学 佛教思想 起止点 否命题 缺省 
注重概念生成,促进素养提升——以“四种命题”教学为例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3年第21期20-21,共2页潘和锴 
在概念教学中基于知行统一的原则,采取接受式与探究式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生成过程,以“四种命题”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概念生成 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 
全面构建消费与投资相协调的扩内需方案被引量:2
《经济研究参考》2023年第1期5-7,共3页刘元春 
一、关于2023年宏观经济核心问题的五大共识1.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核心矛盾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增速过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当前问题的核心。如果经济在过低的增速下运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大循环的内生动能失调和潜在生产能力的持...
关键词:有效需求不足 经济增速 萨伊 扩内需 逆否命题 宏观经济 问题的核心 潜在生产能力 
“常用逻辑用语”易错问题诊断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使用)》2022年第9期36-36,共1页祁正红 
易错点一:命题中条件与结论的否定错误例1写出命题“若x^(2)+y^(2)=0,则x,y全为零”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错解:逆命题:若x,y全为零,则x^(2)+y^(2)=0。是真命题。
关键词:逆否命题 逆命题 易错点 易错问题 真命题 
强基计划数学备考系列讲座(6)--集合与函数(上)
《高中数理化》2022年第13期26-32,共7页王雪芹 王慧兴 
高校强基计划校考试题与高考试题突出互补性,本文基于这种互补性构建“集合与函数”学习辅导.2要点解析2􀆰1反证法准确提出反证假设,由之出发,经逻辑推理,揭示出矛盾,得出反证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欲证命题成立.反证法是间接论证命题的...
关键词:逆否命题 反证法 要点解析 高考试题 强基 学习辅导 逻辑推理 互补性 
数化结合 巧立模型——逆否命题在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上的应用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年第16期124-126,共3页王伟平 
给出了一种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数学思维建模方法,从数学原理角度肯定了“变量不变”的判断方法,建构模型教学学生如何判断某物理量是否为变量,有效提高学生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准确率.
关键词:逆否命题 化学平衡状态建模 变量 高中化学 
阅读碎片:感知、思维与反事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年第12期13-13,共1页郭影强 
最近看到一个有趣的说法--“过去的你依然很重要的18个理由”和“过去的你不再重要的18个理由”。语出《终极感知:跑赢未来的8大预见》一书,作者是美国的Thomas Frey。这本书很多观点和视角都令人脑洞大开。在“过去的你依然很重要的18...
关键词:反事实 观察维度 观察点 否命题 转念一想 阅读的乐趣 感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