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与秧鸡》

作品数:80被引量:6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丁林棚蔡奂翟俊巧傅俊张沫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后末日推想小说的新物质主义批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76-86,共11页都岚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BWW057)。
21世纪以来,后末日叙事在英语气候变化小说的创作中呈现上升趋势。作为文学对人类世时代气候变化灾难的回应,后末日推想小说反思长期以来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非人类、自然、社会和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强调全球性风险中人与物的纠缠关系,...
关键词:后末日推想小说 新物质主义 《发条女孩》 《羚羊与秧鸡》 《第十一站》 
科技、情感与后人类——《羚羊与秧鸡》的多维解读
《运城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74-78,共5页张凌闻 
加拿大小说家阿特伍德在《羚羊与秧鸡》中,描绘了一场发达科技时代生物技术滥用导致的人类灭亡悲剧,融通了科技、情感与后人类三个维度之间的架构逻辑。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科学理性成就了完美的技术乌托邦,然而漠视科学伦理与人文艺...
关键词:《羚羊与秧鸡》 科学理性 人文情感 后人类主义 
《羚羊与秧鸡》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解读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9期48-50,共3页周宇婧 郑大伟 
2023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310361242)。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皇”,她的反乌托邦著作《羚羊与秧鸡》以一场浩劫为主线,通过有规律地交替叙述视角揭示出一个末日世界,引发人们对未来的深刻思考。本文借助聂珍钊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深入剖析小说中涉及的各类伦...
关键词:《羚羊与秧鸡》 文学伦理学批评 生态伦理 科技伦理 社会伦理 
交叠与融合:生态女性主义研究的现状、前景与趋势——韦清琦教授访谈
《鄱阳湖学刊》2024年第3期77-86,157,158,共12页刘丹丹 韦清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女性环境书写的左翼思想研究”(编号:18BWW078);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生态女性主义共同体构建:马瑞戴尔·勒苏尔小说研究”(编号:2020SJA0729);博士科研启动金科研项目“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马瑞戴尔·勒苏尔文学创作研究”(编号:2022BSKY05)。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韦清琦教授是国内知名的生态批评学者和生态翻译家。他长期从事生态批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国外生态文学作品翻译等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英国《比较文学研究》(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外国文学》 《羚羊与秧鸡》 鲁迅文学奖 生态女性主义 比较文学研究 阐发研究 权威学术期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后人类的困境与救赎:《羚羊与秧鸡》中的末日叙事伦理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62-67,95,96,共8页鲁亚萍 
海南省比较文学与海岛文化研究基地研究生开放协作课题“后人类的困境与救赎:《羚羊与秧鸡》中的末日叙事伦理”(HNBJ-2022-02)。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其小说《羚羊与秧鸡》中通过对后人类末日景观的书写,刻画了后人类在生态灾难前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伦理异化和精神危机,以及末日灾难后,后人类自我救赎的可能性。小说中后人类的“帝国式生活方式”不仅加剧了生态...
关键词:《羚羊与秧鸡》 后人类 困境 救赎 
“三维”转换视角下《羚羊与秧鸡》汉译研究
《海外英语》2024年第5期190-192,共3页钱楚颖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当代著名加拿大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她一生笔耕不辍,创作多部文学经典。2003年,她发表小说《羚羊与秧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羚羊与秧鸡》以一场席卷全人类的灭绝性瘟疫为核心情节,刻画了科技时代人类走向...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羚羊与秧鸡》 汉译研究 “三维”转换 生态整体主义 
从生态主义视角窥探《羚羊与秧鸡》的恶托邦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3年第21期75-78,共4页张琳琳 徐丹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享有“加拿大文学女皇”的称号。她的长篇小说《羚羊与秧鸡》利用对未来夸张的想象,警示人们必须合理利用技术,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本文结合生态主义,从恶托邦的角度对《羚羊与秧鸡》这一作品进行...
关键词:《羚羊与秧鸡》 恶托邦 生态主义 技术异化 
物质生态主义视域下《羚羊与秧鸡》的生命共同体意识
《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9期13-15,共3页曾丽 
内江师范学院校级科研一般项目“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羚羊与秧鸡》”(项目编号:2021YB32)。
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作品《羚羊与秧鸡》隶属于反乌托邦的后现代小说,深度阐述了生命共同体意识的艺术价值。本文在物质生态主义视域下,着重分析了《羚羊与秧鸡》中的生命共同体意识,试图阐明阿特伍德批判物质现代性以及科学技术...
关键词:物质生态主义 《羚羊与秧鸡》 生命共同体意识 
论《羚羊与秧鸡》中的科技伦理与生态共同体建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70-77,96,共9页王青璐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源与对外传播研究”(21&ZD264);肇庆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青年项目“后殖民批评视域下的古尔纳小说研究”(QN202205)。
在《羚羊与秧鸡》中,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肯定科技能推动人类前进,但又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和缺乏科技伦理约束的科技发展状况表示担忧。这种矛盾心态在小说里集中反映在科学家秧鸡的形象塑造上,秧鸡受到科技伦理约束,用科技阻止人类...
关键词:《羚羊与秧鸡》 科技伦理 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增强 生态共同体 
阿特伍德《羚羊与秧鸡》中的食物隐喻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64-69,共6页蒋怡 蔡沂岑 
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延续了作家一贯以来对食物书写的深刻关注,通过刻画未来社会里食物丰腴与匮乏的不同场景,凸显了食物营造政治力场这一创作主旨。具体而言,小说将进食、喂食、同类相食等行为转化为文学隐喻,着力描述了食物与个...
关键词:食物 阿特伍德 《羚羊与秧鸡》 政治 同类相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