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

作品数:256被引量:5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文娟苏宁峰徐江王益民刘军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自然与爱国主义精神的赞歌--陆蠡散文《囚绿记》赏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年第1期5-7,共3页高玉婵 
《囚绿记》是现代进步作家、爱国文艺工作者陆蠡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看着被日本侵略者践踏得满是伤痕的国土,怀念起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暂住北平之时与“绿友”常春藤绿枝条相处的一段短暂却又难忘的时光。文章在细腻刻画常春藤蓬勃生机...
关键词:人与自然 绿色 爱国 抗日精神 
《荷塘月色》《囚绿记》的写作技巧分享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2024年第4期19-20,共2页何蕾 
《荷塘月色》《囚绿记》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必读课文。在这两篇文章中,两位作者均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包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接下来,笔者就来详细地谈一谈。一、虚实相生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写道:“文章非实不...
关键词:《荷塘月色》 高中语文教材 点面结合 《囚绿记》 唐彪 写作技巧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陆蠡:一颗文坛亮星的倏然而逝
《上海滩》2023年第1期54-57,共4页蔡庆生 
在一本中国台湾出版的书上,有一篇论陆蠡的文章,题目叫《绝代散文家》。我始觉一惊,觉得那位作者用词也真是太“绝”;继而一想,又佩服他的见地了。陆蠡虽仅仅出版过《海星》《竹刀》《囚绿记》这三本散文集和数部翻译,但就他的才华来说。
关键词:陆蠡 倏然而逝 中国台湾 《囚绿记》 出版 
《囚绿记》的内涵解读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2022年第12期26-26,共1页刘鹏 
《囚绿记》是一篇颇具特色的散文佳作,文章明写“我”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体现了其“性格特征”,暗中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赞美了中国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接下来,笔者就解读一下《囚绿记》的内涵。文章写于...
关键词:《囚绿记》 内涵解读 
从印证走向探究与思辨--《囚绿记》误读例析
《语文教学之友》2022年第12期6-8,共3页李国栋 
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阅读教学范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CY2020ZM42。
当前中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盛行一种印证式阅读模式,这导致了一些文本误读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是数理逻辑滥用、教学逻辑倒置和文本解读工具失灵使然。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实现教学转型,而有效的转型策略就是推行探究性阅读教学和思辨...
关键词:误读 印证式阅读 探究性阅读 思辨性阅读 
一个特殊时段的心路历程——《囚绿记》意旨探微
《语文月刊》2022年第10期81-84,共4页刘士卿 
《囚绿记》是陆蠡散文中的精品,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一直保留的“情文”。然而,因为这样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使用了拟人手法,赋景物以性灵,所以,关于其深刻内涵或写作意旨的探讨,目前学界大都倾向于作品的象征意义,即文章...
关键词:写景状物 《囚绿记》 民族气节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拟人手法 人教版 心路历程 意旨 
《囚绿记》:现实的荒芜与精神的绿洲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年第18期50-51,F0002,共3页毛倩 
《囚绿记》背景中的北平可谓一座孤岛,在那个豺狼环伺、祖国积弱的时代,身处危难现实之中的众多文人志士却没有放弃抗争,他们用自己的文章来表达不屈的意志,旨在唤醒更多的国民,作者陆蠡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文章通过论述陆蠡在《囚绿...
关键词:现实“孤岛” 精神世界 《囚绿记》 陆蠡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运动精品》2022年第3期37-38,41,共3页李晓靖 
“对分课堂”是近些年兴起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课堂的优点,有效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通过对体校学生学情及语文学习现状的分析,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进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应对体校学生听课...
关键词:对分课堂 语文教学 体校学生 《囚绿记》 
《囚绿记》的脉络分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2022年第1期22-22,共1页杨文华 
《囚绿记》是陆蠡于1938年创作的一篇散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不少文艺工作者在上海这座“孤岛”上依然坚持进行抗日文学活动,其中就包括陆蠡。在文章中,“绿”所代表的是生机和活力,象征的是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作者在这篇文章中...
关键词:文艺工作者 民族气节 《囚绿记》 陆蠡 生机和活力 
有关《囚绿记》的几点解读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2021年第10期22-22,共1页赵茹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诸多爱国文艺工作者只能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进行抗日文学活动。面对国土被践踏的现实,他们内心无比的抑郁。《囚绿记》的作者陆蠡当时也在上海。在一个潮湿阴暗的房间里,一...
关键词:上海租界 文艺工作者 《囚绿记》 常春藤 爱国人士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