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

作品数:300被引量:6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施建刚杨晶黄玉峰吴建伟焦肖雅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文化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坡其人
《新读写》2025年第2期40-40,共1页窦孟清 
亲爱的安娜,我想向你推荐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不同于绝大多数的国学著作,这本书原本就是用英语编写的,但我觉得苏东坡伟大的人格魅力,以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情怀,可以突破语言的限制,感染全世界的每一个人。该怎么向你...
关键词:东坡居士 《苏东坡传》 文化情怀 苏东坡 林语堂 苏轼 理想人格 人格魅力 
主持人导语:东坡研究的多元开拓和深入掘进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37-38,共2页李景新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专项(东坡文化研究)课题[HNSK(ZDZX)22-11]。
众所周知,苏东坡是一位多元而立体的文化巨人。人们之于苏东坡这一印象的首要来源与林语堂的定义有密切相关,为了读者更直观了解,不妨再引用于此:“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
关键词:《苏东坡传》 苏东坡 清教徒主义 文化巨人 林语堂 修行者 无可救药 学术研究 
读《苏东坡传》有感
《贵阳文史》2022年第5期93-94,共2页杨熙岫 
为进一步推动政协委员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政协贵阳市委员会组织开展“书香政协”读书活动,邀请委员们围绕宋词开展共读共学,一同领略宋词里的中国文化,裨益身心,促进履职。本人参加了这次学习计划,每日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关键词:《苏东坡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政协委员 读书活动 文化自信 宋词 读好书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图书创作策略研究被引量:3
《科技与出版》2022年第2期57-62,共6页徐文荟 
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国需要推出更多优秀的对外图书。文章梳理我国图书"走出去"现状,剖析优秀对外图书稀缺的主要原因,并以传播"中国声音"的先行者林语堂的代表作《苏东坡传》为例,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图书创作策略。
关键词:对外图书 “中国故事” 文化传播 林语堂 《苏东坡传》 
徐州的千年黄楼
《中国地名》2022年第1期40-43,共4页巍然 
徐州位于江苏省的最北部,与鲁豫皖接壤,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和2600多年建城史,古称彭城,位列华夏九州之一。因此,徐州的历史文化景观很多,其中黄楼颇具名气和文化内涵,因为它与大文豪苏轼密不可分。黄楼始建于北宋元丰...
关键词:《苏东坡传》 历史文化景观 林语堂 题咏诗 苏轼 英语创作 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内涵 
两脚踏东西文化的林语堂
《书摘》2020年第11期35-38,共4页陈平原 
林语堂(1895-1976),1895年生于闽南漳州,1976年病逝于香港。平生两度出国,第一次四年,第二次三十年。有中文著作七种,英文著作三十七种,其中可读性较强的当推小说“林氏三部曲”(《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文学传记《苏东坡...
关键词:《京华烟云》 《吾国与吾民》 《苏东坡传》 林语堂 大荒集 剪拂集 《生活的艺术》 杂文集 
《苏东坡传》两种译文的比较赏析
《福建茶叶》2019年第10期281-281,共1页徐涛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1895年出生在福建龙溪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19年至1923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林语堂数...
关键词:现代著名作家 《京华烟云》 《苏东坡传》 西方文化影响 莱比锡大学 《啼笑皆非》 林语堂 诺贝尔文学奖 
杂合视角的林语堂中国文化译介研究——以《苏东坡传》为例被引量:1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6-20,共5页黄春梅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项目"从林语堂对中国文化的译介看中国文化走出去"(编号:JAS160401);闽江学院社科项目"杂合理论视角下的林语堂翻译研究"(编号:YSZ15010)的部分成果
说明杂合对于中国文学译介的意义。以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为例,分析林语堂在语言形式选择、文化因子呈现和文学手法使用等方面的杂合表现,并说明杂合手法在提高作品可理解性以及促进中国文化推广方面所起的正面作用。
关键词:杂合 林语堂 中国文化 苏东坡 
苏东坡:中国文化样本(四)
《阴山学刊》2016年第4期110-110,共1页张伟 
考察一个文学家的思想,当然要到他的作品中去寻绎踪迹和脉息。经典名篇《前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助江水、明月、清风等意象,清晰地勾勒出东坡的思想构成,动态地摹状了儒道释在互补中呈现的思想张力。于是,我们终于了...
关键词:《苏东坡传》 中国文化 样本 《前赤壁赋》 《水调歌头》 《赤壁赋》 经典名篇 思想构成 
教师可以向苏东坡学的五种精神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2015年第1期80-82,共3页曾建洪 
记得台北《中华时报》的记者曾问余秋雨:“在中国文化史上,您最喜欢哪一位文学家?”余秋雨毫不犹豫地回答:“苏东坡”。为什么有这种偏爱呢?拜读完(《苏东坡传》(林语堂著;张振玉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
关键词:《苏东坡传》 五种精神 湖南人民出版社 教师 中国文化史 悲天悯人 散文作家 余秋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