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作品数:293被引量:4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黎烈南夏菁华李建东严玉萍白剑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对比——以《题西林壁》为例
《天津教育》2025年第7期116-118,共3页陈丽环 
将传统诗词引入语文教育,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但古诗词创作年代久远,如何引导学生读懂诗句背后隽永深刻的人生哲理,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古诗词中...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人生哲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语文教学中 联系现实 传统诗词 现代价值观 古诗词 
不同视角写景物
《快乐语文》2024年第34期31-31,共1页朱建国 
同一处景色,欣赏的视角不同,看到的就会不一样。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庐山,从正面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是高入云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的视角去欣赏庐山,...
关键词:横看成岭侧成峰 连绵起伏 《题西林壁》 不同视角 庐山 欣赏 
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语文世界(上旬刊)》2024年第5期10-11,共2页徐影 
在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古诗词犹如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古诗词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小学语文课堂,承载着传承这一瑰宝的重任。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学生能够穿越时空的藩篱,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份历久弥新的文化韵...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 文化韵味 文化长河 《题西林壁》 语言的艺术 穿越时空 历久弥新 
善于换位思考
《共产党员》2024年第8期24-24,共1页吕霞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字面意思是描绘庐山的美景,其实内含深刻的辩证思维--人们所站的角度不同,认知就会出现差异。这也告诫人们:看问题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判断,才能认识事...
关键词:横看成岭侧成峰 换位思考 宋代诗人 《题西林壁》 辩证思维 认识事物 分析判断 与人相处 
任务驱动,让学习真实发生——以四上《题西林壁》《雪梅》教学为例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4年第1期93-94,共2页丁艳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的颁布实施,“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等关键词被进一步强调。关于“学习任务”,新课标中有这样的表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无论从...
材料作文“目见耳闻”导写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2024年第1期93-96,共4页米学良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材料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关键词:横看成岭侧成峰 材料作文 只缘身在此山中 导写 作文题目 《题西林壁》 一篇文章 《石钟山记》 
何其悲 何其笃
《师道(人文)》2023年第12期33-35,共3页吴奇 
一部好书,之所以百看不厌,是因为内容繁盛。加之阅读会带有个人色彩和个体思维角度,故而每人阅读收获亦有不同。正如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又如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
关键词:横看成岭侧成峰 《题西林壁》 选择角度 个人色彩 个体思维 百看不厌 《中国小说史略》 经学家 
在山水诗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想象力——以《题西林壁》为例
《启迪与智慧(下)》2023年第12期58-60,共3页陈奇芳 
新课标提倡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审美想象力的发展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审美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而语文课程中的山水诗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与想象元素,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文章首先分析了在山...
关键词:山水诗教学 小学生 审美想象力培养 
材料作文“目见耳闻”导写
《作文成功之路》2023年第45期12-14,共3页米学良 
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材料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
关键词:横看成岭侧成峰 材料作文 只缘身在此山中 导写 《题西林壁》 一篇文章 《石钟山记》 苏轼 
材料作文“主观与客观”导写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3年第32期42-43,共2页李璐琳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材料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材料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以上材料弓|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
关键词:横看成岭侧成峰 材料作文 只缘身在此山中 导写 《题西林壁》 主观与客观 《石钟山记》 苏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