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情

作品数:142被引量:8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木青李鸿渊侯运华邓树强张诗芳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河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恨海”的形成:近代哀情小说叙事形态生成探源
《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第12期189-201,282,共14页姜荣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ZW02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269)。
哀情小说诞生初期,作品命名整体上表现出对“恨海”意象近乎执着的偏爱,这正是此前狭邪小说有意营造与渲染的结果。狭邪小说是道光以后寒士进身无路的悲歌,它通过名士坎坷、美人坠落及“同是天涯同是客”的悲情叙事,在文本中生发出弥漫...
关键词:恨海 哀情小说 狭邪小说 叙事形态 末代士人 
浅谈八年级习作中以乐景写哀情手法的教学思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4年第10期0013-0016,共4页范艳娥 
习作是语文课程的重中之重,初中习作在难度上有所提升,要求学生学会谋篇布局,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提高笔下文章的质量,而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多数学生对写作存在抵触情绪。语文教师在了解学生语文程度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带领学生探究乐景...
关键词:初中语文 八年级 习作教学 以乐景写哀情 写作手法 
电影《一出好戏》的文化隐喻解读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第9期185-188,共4页王宜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百年中国文艺‘人民性’的历史演进与理论突破”(2023BA05669)。
电影《一出好戏》叙述了一群因意外而流落荒岛的当代人的生存故事,通过对荒岛生存过程中求生与逃离的特定场景的展示,表现人性的复杂。影片塑造了一群去掉社会赋予的各种头衔和标签之后的人的生存百态,借此讽喻社会各种名号的虚假性。...
关键词:《一出好戏》 文化隐喻 乐景哀情 人格结构 
当笛声响起时
《少年博览(初中版)》2024年第3期20-25,共6页长歌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首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感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意思是,我很想念已故的挚友——王叔文和柳宗元,却只能吟诵闻笛小赋抒发哀情。我被贬谪他乡,时日久远,如今归来,曾经的人与...
关键词:笛赋 小赋 王叔文 哀情 烂柯 柳宗元 刘禹锡 笛声 
论清末新小说家对侦探小说的三种阐释--以《歇洛克奇案开场》《失珠》《中国侦探:罗师福》为例
《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第2期45-48,共4页王东 
在“小说界革命”的感召下,清末侦探小说无法摆脱“工具论”的思想阴霾是其宿命之一,其文学形态被动式地影响着新小说家们身处文化政治转型时期的主体心态,成为他们介入时代语境的得力工具。在此基础上,侦探小说不期然地受到了新小说家...
关键词:文学形态 小说界革命 侦探小说 清末新小说 时代语境 哀情 侠客精神 主体心态 
后实证主义视阈下“哀情巨子”周瘦鹃翻译作品研究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144-147,共4页林晓玲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1-2022年度科研规划项目课题“‘1+X’证书制度下国贸英语专业‘课证融合、学赛互促’人才培养创新路径分析——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2103G202);2020-2021年度汕尾市哲学社会科学招标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汕尾职院商务英语专业双创能力培养探析”(SWSKF-202009)。
清末民初是西方文学作品开始大量涌入我国的文学新思想交融时期,“哀情巨子”周瘦鹃先生是鸳鸯蝴蝶流派的主要代表,也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之一。后实证主义是批判继承实证主义的一种方法论范式,用这种超越学科界限的方式来研究...
关键词:后实证主义 周瘦鹃 翻译作品 文学价值 
“不自由、毋宁死”——论苏曼殊小说的自杀书写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年第4期166-175,共13页周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南社文献集成与研究”(16ZDA183)的阶段性成果
除了未能完成的《天涯红泪记》之外,苏曼殊留下的5篇哀情小说,结局都非常凄惨,男女主人公或自杀,或病逝,或出家。如果不拘泥于枝节,把病逝和出家当作"变相的自杀"来看待的话②,自杀事实上已经成为了苏曼殊笔下那些为情所困的世俗男女唯...
关键词:男女主人公 苏曼殊 哀情小说 感伤情调 自杀 矛盾冲突 出家 
周瘦鹃集外佚文拾遗
《新文学史料》2021年第3期178-183,共6页郭建鹏 
周瘦鹃被冠以"鸳鸯蝴蝶派五虎将"之一、"哀情巨子"等称号,导致人们往往只看到了他柔弱伤感的一面,遮蔽了他的家国情怀。近日,笔者发现了几篇他的爱国之作,这些作品均不见于王智毅编的《周瘦鹃研究资料》和范伯群、周全编的《周瘦鹃年谱...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 家国情怀 范伯群 周瘦鹃 哀情 
清末民初哀情小说结局成因浅析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1年第11期7-8,共2页闫方超 
哀情小说是清末民初盛行一时的小说流派。作者的家庭及生活的坎坷不幸,社会的动乱,外来文化的影响,主人公的性格,均促成了其悲剧结局。哀情小说真实反映了清末民初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情感生活,因为受到世俗的约束,他们都不敢打破彼此之...
关键词:清末民初 哀情小说 结局 
20世纪20年代“鸳鸯蝴蝶派”电影的哀情叙事
《电影评介》2021年第7期30-33,共4页冯晟 
鸳鸯蝴蝶派(以下简称鸳蝴派)在大众眼光之中,常与“靡靡之音”“腐朽堕落”等印象联系在一起,正如有学者指出那样“自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在广受观众追捧的同时背负着‘恶趣味’污名……是资产阶级玩世纵欲的颓废思想……”[1]诚然,由于...
关键词:鸳鸯蝴蝶派 左翼文学 恶趣味 鸳蝴派 才子佳人 哀情 文艺方向 污名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