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

作品数:234被引量:5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汪卫东程启明张琴王杰成杨四平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最美的诗歌模特儿--《青青河畔草》和《错误》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4年第11期69-72,共4页曹旭 
《青青河畔草》是怎样的一首诗《古诗十九首》第一首《行行重行行》写游子出家,于是,有了以后相应爱情的诗篇。在《古诗十九首》中,能够对应、匹配《行行重行行》离别相思的诗有好几首,譬如花草意象的《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星...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 《涉江采芙蓉》 离别相思 《行行重行行》 《错误》 花草意象 《迢迢牵牛星》 
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错误——郑愁予《错误》文本细读与多重意义价值阐释
《喜剧世界(上)》2023年第10期45-47,共3页马雯迪 
现代派诗人郑愁予的代表作《错误》将古典诗词糅合后现代风格,贯彻其主张将西方现代派中国化,无论从诗的意象展现还是结构手法来看都带有古典诗词遗韵。但作为现代诗,诗的第三小节将读者拉回现代,展现诗人独特的思考。本文运用文本细读...
关键词:古典 现代 乡愁思绪 女性失声 
《错误》文本解读和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5期18-21,共4页田志忠 
郑愁予的《错误》具有经典诗歌所蕴藏的丰富主题内涵,从知人论世角度看,表达了人世战乱的生离死别;从文本本体角度看,表达了个体生命的爱恨愁怨;从审美哲学角度看,体现错位的哲思妙趣。基于其丰富的内涵主题,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意象文...
关键词:《错误》 文本解读 教学策略 
美丽的邂逅绽放美丽的错误--《错误》的美点寻踪
《语文教学研究》2022年第11期52-53,共2页曾亚芸 
《错误》是中国台湾现代诗人郑愁予的代表作,它情致深婉,缠绵幽邃,清新隽永,有如一股清澈的山泉流进读者的心田,又似一粒玲珑的石子投进读者的心湖,荡起一圈圈情感的涟漪,久久难以散去。这首小诗在台湾地区一度产生轰动效应,被誉为“现...
关键词:郑愁予 台湾现代诗 深婉 《错误》 现代抒情诗 轰动效应 情致 小诗 
一阕《错误》,几许深情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2022年第7期55-56,共2页王芳 
2019年12月24日,河南省实验中学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香港校长教师交流团。他们此行意在增加香港中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师对祖国文化的了解,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交流团在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校园,然后来到高一年级听课。高...
关键词:河南省实验中学 台湾诗人 《错误》 国家认同感 展示交流 香港中小学 民族自豪感 幼儿园 
借鉴——歌曲《十二座光阴的小城》与诗歌《错误》鉴赏
《词刊》2022年第6期60-61,共2页徐鲲 
当代歌词中,借鉴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作品并不少见,如琼瑶、方文山、陈小奇等词人通过化用古典诗词的意象或内容,创作了一批经典歌词佳作。相对而言,借鉴现代诗歌的词作则不多见,歌曲《十二座光阴的小城》(沈绍裘词,张全复曲...
关键词:古典诗词 现代诗歌 现代诗人 情感基调 郑愁予 方文山 当代歌词 现代性特征 
《错误》的文本细读与多角度审美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2期160-162,共3页刘开怡 宿静 
郑愁予是著名诗人,《错误》是其被公认为写得最好、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诗作。本文试图从诗歌的古典味、潜层的现代性、遗留的空白感和主题的多义性四个方面对郑愁予的《错误》进行分析,并挖掘该诗的美学内涵和郑愁予高超的诗歌技巧。
关键词:《错误》 古典味 现代性 空白感 别样性 
《错误》的故事原型赏析及教学价值探讨
《最小说》2021年第4期139-141,共3页崔伟元 
泛化而多元的情感主体以及跳跃性的叙述结构,在丰富《错误》这首诗的意蕴和主题的同时,也增加了诗歌故事原型的感知难度。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本不必作为重点环节的故事原型还原工作,在《错误》这首诗中有了更多探究的可能和必要。...
关键词:郑愁予 错误 多元主体 跳跃叙事 故事原型 
生成性诗歌教学视角下解读郑愁予的《错误》
《山海经》2020年第36期0205-0205,0294,共2页张丽芳 
郑愁予,当代诗人,他的《错误》这首诗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对现代表现技巧的运用,在诗歌意蕴方面,虽有写了游子和思妇形象,但与传统的闺怨诗相比,表现出深厚的文化乡愁情结。本文尝试运用生成性诗歌教学对《错误》一诗进行解读,为诗歌...
关键词:郑愁予 诗歌 文化 
图形——背景理论下对郑愁予《错误》的认知解读
《长安学刊》2020年第6期55-57,共3页王慧敏 
图形—背景理论最初源于心理学,后被引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图形背景理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理论。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认知会分区域,会优先感知那些凸显出来的事物。本文运用图形-背景理论来解读郑愁予的《错误》,这首诗意象优...
关键词:图形 背景 《错误》 突显原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