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显原则

作品数:34被引量:7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宇哲张建理李疆彤王寅汤朝菊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海外英语》《校园英语》《大家》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体认性突显原则与语言研究和教学——体认教学理论与实践刍议被引量:6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48-58,111,112,共13页王天翼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动态范畴论视域下汉语新构式的认知机理研究”(21SKGH139);四川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招标项目“认知语言学本土化研究”(sisuzd202101)。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距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发现它的诸多缺点,并对其提出了修补意见。川外体认团队在此时间节点上适时地提出了本土化的体认语言学,用“体”强调认知的来源。人类从生活经验中获得了聚焦性观察和思...
关键词:体认突显原则 语言研究 体认教学理论与实践 
突显原则与词法教研--基于体认语言学的新观被引量:7
《语言教育》2022年第2期54-63,共10页王寅 
2021年四川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招标项目“认知语言学的本土化研究”(项目编号:sisuzd202101)的阶段性成果。
体认语言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和后现代哲学的人本观提出了一个全新认识:语言具有体认性。如在较大的静态场景中移动的较小事物会更引人注意,这是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经验,学界从中总结出了一条十分重要的体认方式“突显原则”。...
关键词:突显 图形-背景 体认语言学 词法 
现代汉语口语体“X什么X”构式的再探讨——基于事件域认知模型和多重传承模式被引量: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52-56,共5页王亚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汉英表动量结构的语法化及认知动因研究”(20YJC74001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汉语动态形容词谓语句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2021BYY004)。
以现代汉语口语中特有的“X什么X”构式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域认知模型(ECM)和多重传承模式(MI)对其形式、语义、功能及形成机制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变量“X”可以由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叹词和连词充当,“X什么X”构式在句中作谓...
关键词:“X什么X”构式 事件域认知模型 突显原则 多重传承观 
英语“代词中置”动词短语的教学探析
《中学教学参考》2021年第10期38-40,共3页曹毅芳 
文章基于突显原则和末端焦点原则,分析了“动词+代词+副词”“动词+名词+副词/动词+副词+名词”“动词+介词+名词或代词”结构的认知理据。“动词+代词+副词”“动词+名词+副词/动词+副词+名词”两类短语的词序受主观突显和末端焦点原...
关键词:突显原则 末端焦点原则 “代词中置” 动词短语 
图形——背景理论下对郑愁予《错误》的认知解读
《长安学刊》2020年第6期55-57,共3页王慧敏 
图形—背景理论最初源于心理学,后被引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图形背景理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理论。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认知会分区域,会优先感知那些凸显出来的事物。本文运用图形-背景理论来解读郑愁予的《错误》,这首诗意象优...
关键词:图形 背景 《错误》 突显原则 
浅谈突显原则在诗歌中的体现
《校园英语》2020年第31期251-252,共2页钟惠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蓬勃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其蓬勃发展极大地拓宽了翻译视野,为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诗歌的翻译,大都是从接受美学、功能对等、异化归化、翻译目的论和许渊冲"三美"翻译理论出发,本文则以...
关键词:突显原则 识解机制 认知语言学 
国家和城市别称的认知机制——基于“命名转喻观”的研究被引量:1
《安顺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55-59,共5页宫妮 
"以突显部分代整体"的思维定势有助于人们经济简约地把握和认识世界。探究一个国家或一座城市的别称,对于了解其历史、地理、文化、物产以及旅游是大有禆益的。作为一种命名活动,别称同样体现了一般的命名机制,而基于语言认知视角解读...
关键词:别称 "命名转喻观" 突显原则 经济性原则 
突显原则在翻译中的体现——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个英译本为例被引量:1
《戏剧之家》2018年第9期215-217,共3页斯文 王斌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使翻译研究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视角向认知语言学视角转换。突显原则作为认知语言学识解机制中最关键的要素,对译者在理解原文和翻译过程中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以突显原则为理论框架,通...
关键词:认知翻译学 突显原则 译本分析 
认知突显原则与字幕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以美版《甄嬛传》为例被引量:3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26-30,共5页陈明惠 
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项目(16jsyw-36)的阶段性成果
翻译的本质特性,决定了文化缺省现象的不可避免。突显原则从认知层面为翻译中文化缺省的处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指导译者用恰当的方式成就精简、达意也无损文化互通和交际效果的译文。美版《甄嬛传》中的宫廷称谓语和套语饱含中国古...
关键词:突显原则 认知焦点 文化缺省 字幕翻译 美版《甄嬛传》 
汉英“形反义近”词对现象的对比研究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5年第10期123-126,共4页吴颖颖 王青梅 
本文在焦点理论的指导下,基于突显原则,立足详尽语料,采用在事件域模型(ECM)下的认知分析方法,结合对英汉语中"形反义近"词对的语义成分分析,在共时视角下聚焦考察英汉"形反义近"词对的语义形成机制,并加以转喻认知模式阐释。研究发现:...
关键词:“形反义近”词对 转喻 突显原则 焦点理论 ECM模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