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作品数:2174被引量:1790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其泰曾小霞潘定武胡继明汪春泓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史记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史记》(汉代部分)和《汉书》“如”字使用情况对比研究
《汉字文化》2025年第3期1-3,共3页奉康欣 
列举《史记》(汉代部分)和《汉书》中“如”的所有用法。先分别对“如”的每种用法横向对比考察,并列举相应语料进行佐证,再纵向统计对比分析《史记》(汉代部分)和《汉书》“如”的整体用词占比差异,简要探讨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如” 《史记》 《汉书》 用法列举考察 统计分析 
《史记》与《汉书》中的张良形象对比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5年第1期81-83,共3页王紫琼 
《史记》与《汉书》都塑造了张良心怀复仇之志的任侠形象、运筹帷幄的谋士形象、事了拂衣去的隐士形象,但两部史书在具体书写时存在差异,《史记》多用细节描写、人物对话等手法对张良这一人物进行刻画,《汉书》在描述张良时语言更简洁...
关键词:《史记》 《汉书》 张良 人物形象 
汉代的“三老官属”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4年第6期14-14,共1页陆德富 
西汉地方有三老,以年长者为之,掌地方之教化。《史记》卷三十《平准书》称其为“非吏比者”(中华书局,1982年,页1430),可知并非官府佐吏。《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仅云“乡有三老”(中华书局,1962年,页742),其实县亦有三老,习...
关键词:百官公卿 三老 《汉书》 非吏比者 中华书局 《史记》 年长者 《平准书》 
桓谭《新论》“邪上”别解——以简册的布局、容字为中心
《出土文献》2024年第2期112-127,173,共17页梁睿成 
通过统计宋本《史记》《汉书》诸《表》单格、单列容字能力,可以发现纸张时代诸《表》的单列很难直接对应两汉时期的单简。当时诸《表》在制作与早期传抄中或采取类似“质日”以及尹湾汉简《延元二年日记》等文献的编排方式,将所有的栏...
关键词:《史记》 《汉书》  容字量 邪上 
《史记》《汉书》“论赞序”语气类成分及相关句式比较研究
《大连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53-60,共8页张雨涛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东亚汉字文化圈《切韵》文献集成与研究”(19ZDA3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门绝学”与国别史研究专项“敦煌本王韵与唐宋诸本韵书比较研究”(19VJX126)。
以《史记》和《汉书》的“论赞序”为考察对象,全面统计比较两者在语气类成分(语气词、叹词、表语气组合)上的使用差别。综合来看,《史记》的语气类成分较之《汉书》在使用类型和总数上都要丰富,而且几类表言说主观性的语气词使用数量...
关键词:《史记》 《汉书》 语气类成分 使用差异 表情态手段 
史学批评与“望溪学问”王国的形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36-51,共16页王思豪 谢婉仪 
方苞治史心得有三:一是“融会经传”,多引五经及《左传》内容,采用“以经传证解史”“以史证解经传”,以及“经传与史互证互解”三途,阐释《史记》《汉书》,开“义法”由经至史一路,并为“义法建构”提供重要材料。二是对“义法”进行建...
关键词:方苞 融会经传 义法 《史记》 《汉书》 
董仲舒在淮南王案审理中的影响——基于《史记》《汉书》的考辨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王泽春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9BS018);西南政法大学资助项目(2019XZQN-1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3SKGH004)。
在没有亲自参与的情况下,董仲舒仍在淮南王案审理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吕步舒担任主审官并不是出于其师董仲舒的推荐,但是汉武帝之所以任命他担任主审官,主要考虑到他是董仲舒的弟子,以期他能以董仲舒的思想审理淮南王案。事实证...
关键词:董仲舒 吕步舒:淮南王案 《春秋》决狱 君亲无将 
《历史的长河--倪豪士〈史记〉研究论集》出版
《国际汉学》2024年第3期M0004-M0004,共1页王晓丹 
美国汉学家倪豪士(William H.Nienhauser,Jr.)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主持翻译《史记》,至今已出版九卷,是目前体量最大的《史记》英译本。倪豪士将三十载翻译研究《史记》的学术成果汇集在《历史的长河--倪豪士〈史记〉研究论集》(Into t...
关键词:倪豪士 学术史研究 〈史记〉 编纂思想 《史记》英译 目标读者 《汉书》 美国汉学家 
《史记》《汉书》比较研究的目录学史问题补述--兼谈二书比较之疑难考察的研究方法问题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27-38,共12页杨胜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诸本《史记》著录索引已有专列“史汉”部,或未列“史汉”部却载存相关书目的现象,值得马班异同研究者关注。梳理诸本“史汉”部,并回顾学术史可以发现,目录专著中始列“史汉”部者,当为民国郑鹤声《正史汇目》,而最早...
关键词:《史记》 《汉书》 目录学史 补述 研究方法 
“前四史”中的儒家乐教思想研究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张小雨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20JZDW010)。
“前四史”中的儒家乐教思想来源于先秦儒家,强调音乐的社会属性与教化价值。《史记》与《汉书》极力为乐教作出正当性说明,劝诫君主应当杜绝纵欲享乐,要将音乐作为教化形式推行天下。《后汉书》与《三国志》记载了东汉初年与曹魏时期...
关键词:《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儒家乐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