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志

作品数:4295被引量:1617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钊王炳中唐惠忠洪树华过常宝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隔离与江居:韩东的精神之乡
《文学教育》2022年第34期48-50,共3页陈政彤 
“诗言志”是先秦以来人们对诗歌性质的一种看法,而在现当代作品中,诗歌仍是作者们表情达意的一种体裁。但相比古诗而言,现当代诗歌更多的是充满了哲理意味,有着浓厚的象征性。现笔者拟通过诗中的意象“以意逆志”,探析“第三代诗歌”...
关键词:韩东 隔离与江居 诗言志 意象 
从李白诗歌及其德译对比看中德价值取向差异
《文学教育》2022年第4期157-159,共3页吴敏捷 
本文运用克拉克洪的价值取向理论分析了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与其德语改译诗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此管窥两国作者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从而加深对中德文化差异的了解。
关键词:李白诗歌 《春日醉起言志》 改译诗 价值取向理论 
从诗言志和诗缘情解读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情
《文学教育》2017年第2期25-25,共1页普琪 
"诗言志"被誉为是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先秦时期由儒家推崇的《诗》成为最权威的教材,并且"志"占据了主导地位。汉代以后,诗歌中的"情"在慢慢的增加,重在真情实感的流露,直到魏晋时期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的说法,中国诗学从一种...
关键词:  功利 情感 
托物言志要物与志统一
《文学教育》2015年第12期117-117,共1页李东方 
托物言志,是指作者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写,来传达自己的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这样写既能给人生动形象的感觉,又能增强文章含蓄隽永的韵味。运用托物言志手法,要做到物与志和谐统一,不能物与志相背离。
关键词:托物言志 美好事物 丑恶事物 和谐统一 
荷花诗话
《文学教育》2013年第22期151-151,共1页王庆洲 
荷花是千百年来诗人歌咏不息的对象。他们不光赞美它的美丽形象,还借助它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寄托情怀。
关键词:荷花 诗话 托物言志 诗人 情怀 寄托 
利用诗歌教学激活学习情感
《文学教育》2013年第14期68-69,共2页王克定 
如何利用诗歌激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是本文阐述的重点。作者分别从学习欣赏诗歌、学习写作诗歌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诗歌 欣赏 诗言志 
谈《尚书》“诗言志”理论的先导意义
《文学教育》2011年第23期108-108,共1页米晓娟 
《尚书》提出的"诗言志"理论,是我国古代诗论的"开山纲领",在文学批评上影响深远,至今仍是文学理论的重要传统。
关键词:诗言志 先导意义 重要传统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被引量:2
《文学教育》2011年第18期36-36,共1页屈春艳 
人教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二单元,为一个散文诗单元。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引发的联想和想象,语言优美,蕴涵丰富。作为散文诗,必然会经常用到象征和托物言志这两种表现手法。有人认为,象征即等于托物言志,而我认为...
关键词:象征 托物言志 区别 
让古典诗歌的意象鲜活起来
《文学教育》2011年第16期137-137,共1页张丽 
写作文,要追求语言的委婉、含蓄。怎样做到委婉、含蓄地去表达呢?可以托物言志,可以借景抒情,重点是应该学学诗歌的"意象"。诗歌往往通过"意象"来托物写景、言志传情。所谓"意象",就是包含"意"(意念、情意)的"象"(物象、...
关键词:古典诗歌 意象 鲜活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委婉 含蓄 物象 
意象之美
《文学教育》2011年第18期153-153,共1页张丽 
写作文,要追求语言的委婉、含蓄。怎样做到委婉、含蓄地去表达呢?可以托物言志,可以借景抒情,重点是应该学学诗歌的“意象”。
关键词:“意象”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委婉 含蓄 诗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